蜜蜂网-辅导圈1对1领域第三方资讯分享平台
  • 1
  • 2
  • 3
  • 4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 >> 辅导师

开学啦!老师您“收心”了吗?
作者:原创 来源:本站 点击数:1412 更新时间:2014/8/26 0:12:47

 新学期,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说,在经过长达两个月左右时间的休息后,其心理状态和作息规律,其实和学生们一样,都同样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也需要“收心”,做好准备。一般来说,学校都会安排教师们提前几天上班,这是有它的道理的,显然,它的主要的目的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给教师们一个“收心”的过程。暑假这么长时间,过去工作中的节奏感和各种习惯在假期中间都会有所改变,安排这个过程就是希望教师们慢慢地进入到工作状态;二是让教师们对自己新学期的工作提前有个准备,希望教师们在认真反思自己过去工作的基础上,整体规划一下将要承担的工作。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收心”,尽快投入到新学期的工作中,来看看小编为广大教师朋友总结的几条建议吧


  第一、内心思想提示

在教师内心中,要提示自己该收收心了,假期是漫长的,每个人其实在假期中生活都是很懒散的,很多老师习惯了平时晚睡晚起,面对开学,教师应该清清自己那散漫的心,努力把那些好玩的、好看的抛到一边去。

 

第二、调整作息状态

1、按时起居。一个多月的暑假,我们闲散、放松了一把。作息、起居、生活与正常工作,甚至与平时的"双周日"大不相同,马上上班,还真有些不适应。所以,我们应调整自己的生物钟,最好利用闹钟,利用离开学的四五天,坚持每天按时起睡,这样很快就会把紊乱的生物钟调整过来,只有这样,开学后才会很快适应“工作时间表”,才能快乐而顺利的进行自己的教学工作。

2、每日三餐。暑假,由于时间的充裕、起居的无常,很多人"三餐"意识淡了。饿了就吃,困了就睡,娱乐起来废寝忘食的,所以,开学在即,为了尽早进入状态,提起精神,请开始按时就餐。

3、注意健康。开学前期的几天中要刻意的练练自己的嗓子,如果不让自己的嗓子事先“上岗”,适应一下,那么开学第一天你就可能变的口干舌燥,第二天声音嘶哑,另外再准备一些润嗓的东西喝一喝。保持健康的身体,有助于提高思维活跃度与战斗力。

 

第三、转移关注重点

开学前期,教师的大部分心思应该逐渐转移到自己的学生身上,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处理自己在假期应该处理完,但又没有完成的事情。而且教师还肩负着帮助学生们收心的重任,让他们尽快适应学习生活。

此外,作为开学后将接手新生的班主任们,面对如何使新入学的学生适应新的校园环境,如何使这些新生融入这座校园,并认可这座校园的文化,如何更好的和彼此陌生的同学、学长们相处等一系列新生入学问题,应充分做好如何应对新生的准备,应在开学前期多总结自己或前人经验,最好作出具体的计划来。

 

第四、教学工作准备

1、教师要提前制定自己的新学期计划。希望老师们在认真反思自己过去工作的基础上,整体规划一下将要承担的工作。根据自己的职责和目标要认真书写年级工作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学科教学计划,小课题研究计划等。

2、研读课标。课程标准是学科教学的指针,学生通过学习要达到怎样的水平,不同阶段有哪些不同要求……教师做到了心中有数,才会成竹在胸,顺利开展新学期教学工作。

3、分析教材。开学前期的一周内,老师们应该多看看教材,通览教材在开学前非常必要,不仅可以安定下来,做通盘考虑;而且可以明确重难点,确定梯度、铺垫和手段。

4、提前备课。教师平时一般要求“超周备课”,这不是“形式主义”,而是确保课堂效率的需要。我们只有做到了提前备课,才能在开学的第一天、第一节课就“有课可讲”。而且关于假期作业的检查与处理也是开学的任务之一。


第五、处理社会关系

老师也有自己的“社会圈”,不同于工作环境中的社会关系,假期中,老师可能更多地和亲属和朋友交往。开学前期老师也应告诉亲人们和朋友们:我要上班了。由于假期很长,天天和亲朋好友形影不离,尤其对孩子而言,长时间的陪伴使得他们对父母会产生依赖。所以事先告诉孩子及其他家人朋友“我要上班了”,周围的人心理也有准备,不至于到时突然有“被冷落”的感觉。

总之,教师应以身作则,率先“收心”,尽快投入到新学期的教学工作中,这样才能带领学生们在新学期顺利地学习。带着为人师表的敬畏心、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坚守岗位的平常心,老师要善于创新,勇于思考,用探索新的计划,新的思想,新的形式来武装自己。用心感悟自己的教师专业成长,并去享受教师职业的神圣与快乐,找到幸福的源泉。

 

分享到
2013-2029 Mifo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蜜蜂网
免责申明:蜜蜂网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搜索,登载此处出于第三方资讯交流学习 
本网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沟通联系微信:mifong-cn豫ICP备13014756号-1

扫一扫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