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O2O来说,2015年很戏剧,从繁华到寒冬似乎就是一夜之间的事。2015年上半年,教育O2O这片巨大的蓝海吸引资本市场的大量涌入。而这一切繁华到了下半年,似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9月底,家教O2O平台“老师来了”融资失败资金链断裂宣告倒闭。
一时之间,舆论从繁华到落寞,教育O2O遭受质疑。
轻轻家教的创始人刘常科认为,教育行业需要沉淀和积累,即使是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也不是一个可以快跑的产品。
“烧钱对教育O2O行业并没有价值。”刘常科的观点是,教育O2O与滴滴打车、饿了么这类生活服务类O2O并不一样。
“滴滴这种模式是高频、低价、服务标准化的。但是教育行业O2O是低频、高价和非标准化的,家长需要慢慢接受和适应。大规模的烧钱模式并不适合教育O2O。”
刘常科认为,目前传统教育培训行业存在三个难以解决的痛点。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学习是个痛苦的过程,除了少部分学霸型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是被动学习的。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对孩子寄予厚望,却无法参与教学,无法选择老师,常常充满了无力感和焦虑感。
而对承担教学任务的老师而言,痛点在于学生家长所付费的收入大部分被培训机构获得,老师仅能从从中得到30%左右。这种受雇佣的模式缺乏积极性。
“轻轻家教这种教育O2O产品可以解决这三方的痛点。虽然我们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产品,但是我们并不是只有线上,实际的教学过程仍然是回到线下。”刘常科认为,与线上教育相比,回到线下的面对面学习可以解决学生学习意愿。痛苦的学习过程需要真实的陪伴和理解,不是简单的面对电脑手机获得知识。
但是针对这种模式的争议似乎从未中断。网上广为传播的一篇文章是熊猫资本李论的一篇文章,“为何我不看好‘轻轻家教’模式?”。李论最主要的观念认为在教育领域好老师难找,好老师供应不足,并且好老师不一定敢上这个平台。
这几乎是抨击教育O2O模式的普遍观点。但是刘常科认为,对好老师的定义仍然停留在班级教学的层面上。“在一对一家教的领域,我认为好老师是适合学生的老师,也可以说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只有最合适的老师并没有好老师。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他认为,补习机构的班课教育仍然是停留在对学生技能提升的层面上,但是实际上,尤其是在中小学教育领域,要解决的首先是学生的学习意愿。“我们相信,教育是从改变关系开始的。一对一的老师可以更好的跟学生沟通,这种沟通并不是完全传授技能的,而是可以跟学生建立信任和理解,改变的是学习的意愿。”
9月“老师来了”倒闭更是引发了悲观理论,刘常科认为,如果教育O2O仅是简单提供信息的匹配很难生存。轻轻家教采用的是TT2F模式,即在家长和老师之间设立一个专职的专业助教。这个助教可以成为家长和老师之间沟通的桥梁。“教育O2O并不是只有信息中介,需要打包更多的服务。”
除了这种专业助教,轻轻家教模式对使用其平台的老师提供更多的服务,包括成立了自由教师公会,给老师提供教研支持,培训,和支持自由老师群体活动。
饱受质疑的还有给使用平台老师的“补贴”,轻轻家教亦是一直给平台教师发放补贴。刘常科称,这并不是一个“烧钱”行为。发补贴只是为了培养用户习惯,也是为了信用体系的建立。
事实上,从10月开始,轻轻家教已经开始大幅减少教师补贴。每个教师能拿到的补贴仅有500、600元。
刘常科将其定义为一个市场推广行为。“这个钱我们希望鼓励教师在平台建立起自己的信用体系,这毕竟是以后家长选老师和老师接单的重要依据。”
拥有可以长期运营的商业模式和大笔的融资后,马拉松业余爱好者刘常科在现在的资本寒冬下并不着急。“轻轻现在不着急,我们是长跑,做教育不能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