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网-辅导圈1对1领域第三方资讯分享平台
  • 1
  • 2
  • 3
  • 4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学识 >> 游学

纯自学托福首考 99 分经验分享,思考总结是拿下考试的捷径!
作者:小伙伴投稿 来源:美国研究生留学 点击数:323 更新时间:2019/8/1 15:24:54

先介绍一下自己的基本情况。

纯工科生一枚,研二,托福纯自学首考99,阅读29+听力24+口语21+写作25。


阅读

阅读是最早开始准备,准备时间最长,收益也最明显的一科。

在托福备考前,我基本没有系统地进行过英语阅读训练,只是平时看一看英文文献,阅读能力中等偏上,问题在于词汇量太少以及长难句的阅读速度太慢、准确率太低。刚开始做托福阅读时,为了熟悉题型而且降低挫败感,我选择将一篇阅读TPO拆成3次做完,但分数依然只有20~22,且经常超时;后期做阅读,一个TPO做完经常还有2-4分钟的剩余时间,分数保持在27以上。接下来,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讲述阅读20到29分的提分经验。


1. 词汇


词汇非常关键!掌握了托福词汇,不仅仅是拿下阅读的词汇题,还能保证阅读时一路畅通读下来,增强自信心。我在复习初期先是用背词app过了一遍托福红宝书,确保自己对托福词汇有个大概的印象。后来开始背托福核心词汇,第一遍是一天一个list,相当于在红宝书的基础上加深了印象;第二遍是按照21天背词法,确保每个词的每个释义都了解(托福阅读偶尔出现熟词生意,非常影响理解)。这样三遍过后,托福词汇基本已经滚瓜乱熟,虽然阅读实战中仍然会遇到不认识的词,但已经不影响对文章的理解了。在考前复习两星期,我开始扫读美联托福机经词汇,里面包含的2018-2019年词汇可以当做考前词汇机经来看,作为冲刺阶段的词汇复习。


2. 阅读题


刚开始接触托福时,还不熟悉阅读题型的套路,后来慢慢总结出一些题型规律及解题技巧:例如包含refer/suggest/indicate关键词的推断题,一定要有推理过程,所以与原文最像的、看起来照搬原文的大概率不是正确答案;小结题依赖于阅读笔记,一篇文章读下来应该清楚文章结构及每部分的中心句,这些中心句往往就是小结题的答案。


除了总结题型规律,我还会把平时做阅读时遇到的特殊题、经典题记录下来整理成文档,到后期发现各类奇怪的题都见过了,也就见怪不怪了。


图1阅读笔记


3. 长难句练习


我经历过一段时间的阅读瓶颈期,那段时间我总是在长难句上纠结很久,往往是时间浪费了题目还没做对,分数卡在23-24上不去。后来暂停了阅读实战,开始专注长难句练习,找来GRE/GMAT的阅读难句练习册,逼迫自己进行不回视练习。在长难句练习中,我也会进行定期总结:它为什么难理解,是因为熟词生义,还是因为连用了好几个特殊句型?特殊句型有哪些标志词?在整理笔记时,我会给每一种“难”类型都搭配好几个例子,笔记包括句子释义、句子结构拆分等等。在做了大约100个长难句练习后,再回过头看托福阅读,简直不能更简单。此时我已经可以做到不回视地在8分钟内读完一篇文章(并做好笔记),10分钟内准确快速选出答案,三篇文章下来通常有2-4分钟剩余时间,分数稳定在27分以上。

图2长难句总结笔记,包括难点、例句和解析


听力


自认为听力复习比较扎实,但在考场上遇到了场外因素干扰所以只考到了24。我在刚开始接触托福时,听力大约是20分水平,后来发现问题集中在以下几点:


在做听力时大部分能听懂然而不会做笔记遂秒忘、

不了解托福听力的结构及出题规律、

加了语调或是语速特别快的长句听不懂,


总结起来就是笔记、结构和长句子。


复习听力过程中,我经历了一顿瞎做笔记只要听到的词都往纸上写、不记笔记盲听全靠记忆力、划分结构式地记笔记三个阶段。


刚开始时为了满足自我虚荣心,只要听到的词都记下来,显得自己很厉害,实际上记了许多无用词,例如虚词、介词以及明显可以用简单标点符号代替的词。在记笔记的过程中,注意力已经转移到了纸面上,所以耳朵接受信息的能力明显变弱,导致关键信息点听不到,做题只能靠蒙。


后来开始使用盲听法,即不做笔记,闭上眼睛集中精力听段子。在这种方法下,每一句(除了奇怪语调的长句子)我都能听得很清楚,只不过转瞬即逝,5分钟的段子结束后只记得大概说了些什么内容,具体细节统统不记得。盲听让我意识到并不是我听不清楚、听不懂,而是不会有重点地做笔记,不明白托福过来人所说的“结构化听力”,不能合理分配做笔记与听段子的时间,所以接下来的学习研究对象就变成了如何做听力笔记。

图3听力训练笔记,包括笔记、结构梳理


在尝试了好几种训练方法后,我发现画听力段子的结构图是最有效果的


刚开始时,选取TPO1的几篇对话和讲座,找到听力原文,看一遍理解后手动划分段子的层次,一个层次说明白一件事,这样大体的听力框架就出来了。再去听相应的对话和讲座,刚刚划分过的结构自动出现在脑海里,再去补充每个层次中提及的细节,做笔记时采用标志性词语和简单符号,这样一篇完整的听力笔记就出来了。听过几篇讲座之后,便能大概摸清听力段子的特点:总起(包括引入、背景介绍、主题说明)+三个分论点(理工科话题大多是三个概念、原因、理论等等分别说明,人文学科话题大多是按时间线分为三个阶段介绍)。


因为心中有了这样的大框架,所以很清楚哪些细节是为分论点服务的,哪些句子只是复述前一句的并不重要,便能有条不紊地、有选择地记下笔记。除了听力段子,听力题目也是按照一定顺序出现的:1个主旨内容题对应总起段,3个细节题分别对应3个分论点,1个重听题出现在说话人语调突变或使用俗语、俚语的位置,还有1道题可能对应总起段的某个细节、教授的态度等等。掌握了听力结构和出题规律,就能快速选出正确答案。


除了研究听力笔记,我还花过很长一段时间在复述及总结上,事实证明这个方法对听力长难句非常有效。下载一个可以把整个听力段子分成一句句的app,每听一句就复述一句,如果遇到生词、短语以及俚语,就记下来方便日后复习(主页君推荐:Aboboo就可以)。美联的老师推荐用TPO11-15训练,它们基本上涵盖了所有TPO的难点。后来发现听力段子的长难句往往不影响理解,它们或是不包含考点,或是后面紧跟着一句简单的转述,长难句只是ETS特意摆出来搅乱考生心态的,所以考场上万一听到一个包含一长串单词不带换气的句子也不用慌,踏踏实实听好后面的内容就OK了。


PS:彦祖不定期发放的听力讲座课程很有效果,遇到困惑的同学们可以听一听找找自己的弱点~


口语


口语准备得很仓促,只是在考前几天研究了一下各task的答题模板便上考场了。事实证明,一定要在平时训练时掐表,安排好口语答案的每个层次所占用的时间,多加练习达到流利的程度,不然考场上一紧张就会结巴导致信息点无法说完。听到了关键信息点(task3/4/5/6)却无法在规定时间内说完,简直血亏。


考前可以看看美联发布的口语机经,task1和2预测非常准确。


写作

留给写作的准备时间也不多,大约2周,所以只能采取最直接的方法,即磨出一个适合自己的模板然后多加练习


1. 连接词的积累


托福作文考官很看重文章逻辑,除了大体的文章结构逻辑通顺,还要保证各句子之间衔接自然,所以过渡连接词的积累是非常有必要的。我找了一本托福作文书,花了1-2天时间把各种关系(例如因果关系、让步关系、举例关系等等)的句子连接词整理了一遍,每类关系挑选出几个常用但不落伍的连接词记下来,为后面的模板的诞生做好准备。


2. 模板的诞生


因为时间有限,我重点训练了综合作文的模板(在阅读、听力扎实的情况下,综合作文相对更好拿高分)。首先从作文书上扒下一篇示范模板,逐句分析句子的功能、逻辑和可替换部分,再将之前积累好的连接词放进来替换,形成一个自己用得最顺手的模板初样。模板准备好后,直接用TPO的综合作文题训练,看看这个初始模板中有哪些可以改进之处(在考场上还要思索的模板句子就不是好模板)、这个模板对于所有的论证方法是否适用。


几次作文训练过后,我发现大多作文都采用举例论证和推进说明论证(包括顺延、因果等),因此磨合了两套分别适用举例论证和推进说明论证的模板。事实证明,这种自己磨合出来的作文模板不会被认定有抄袭嫌疑,因为用起来得心应手所以为作文构思、码字节省了很多时间。


因为留给写作的准备时间很短,所以只能采取这种仅针对考试的见效快但覆盖面不广的方法。事实上,在充足的备考时间内,应该多积累精巧的短语、实用的句型,多看英文报纸上的短评并加以结构分析,熟悉美国人写作的思维和逻辑后托福写作只是小菜一碟了。



图4写作连接词整理笔记


总结


我在报名时选择了五个月后的考试,事实证明战线拉太长根本没有用,自制力和耐心都在超长战线中消耗掉了。吊儿郎当地过了前四个月,我在考前一个月每天花2小时做阅读和听力(白天得科研,晚上才能学英语),考前两周每天8小时专心致志复习作文和口语。遇到明显跨不过的坎儿时,我会广泛搜罗备考信息,借他山之石来攻玉(托福备考是个宝藏公众号,时不时分享考生的高分经验)。除此之外,我还会针对复习情况进行定期总结:近期的进步和未来要攻破的难点、题型规律和信息积累。PS:美联彦祖是一个宝藏小哥哥,会免费发放复习资料,也会从你的复习状态给你分析弱点、要努力的方向以及方法等等。


托福这座大山并非想象中难以攀登,只要保证高效率投入,就一定会有不错的产出。


祝各位考生都能顺利备考,早日与托福分手!

分享到
2013-2029 Mifo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蜜蜂网
免责申明:蜜蜂网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搜索,登载此处出于第三方资讯交流学习 
本网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沟通联系微信:mifong-cn豫ICP备13014756号-1

扫一扫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