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指课堂教学目标的三大板块。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 知识与技能就是学生该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应该培养的能力。技能是在解决问题时所需要的技巧,能力。而知识与技能又是在情感、态度的动力支持下形成的产物。学生的知识越丰富,对于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欲望就越高。从而获取的知识与技能就越多。
知识包括学科知识、意会知识、信息知识。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技能分为基本技能、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自我认知技能。是掌握和运用某种专门技术的才能,它是由知识经过实践和训练转化而成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外显,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我们常说“这个人知识丰富,懂得多!”,“这个人本事大!”,都是“这个人”知识和技能外显的结果。
二、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载体。重视知识的获取经历,过程与结果同等重要。有效的学习来自于学生对知识获取全过程的有效参入。而参入的程度又与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情感有着直接关系。学生对学习的爱好,学习动机,自信心,意志……都将直接影响着知识的获取结果。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智力开发。影响到学生获取知识深度与宽度。因此情感、态度、价值观又是落实过程与方法的前提。
过程和方法,实质就是智力和能力。
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因为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载体;是人与人交流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课堂上没有生气,很大的程度都是教师的语言枯燥所引起的。风趣幽默的语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武器;抑扬顿挫的语调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利剑;快慢适度的语调能使学生听得轻松,学的快乐;饱含深情的语言会引起学生情感的砰发;此外潇洒的气度也能很好的表达教师的情感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巧设机关,使学生产生柳暗花明之感……提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之主动学习。因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落实“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前提。
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内心体验和心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就是态度,价值观是对人和事物积极作用的评价和取舍的观念。它们是人的素质中的非智能因素。
总之,“三维目标”中的三维是一体的,相互依赖,互相促进,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知识和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
“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
如何确立三维目标?
(1)制定教学目标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的要求。
(2)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全面、具体、恰当。
所谓全面,即要关注到三个维度。所谓具体,即指在本节课中能够具体实现的。所谓恰当,即指要求的程度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过高过低都是不科学的。是可操作、可观察、可评价的。
如何表述三维目标?
行为主体
教学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一般不用来描述教师的教学程序或活动安排,如“使学生”、“让学生”以及“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描述。“能读准”、“能熟记”表明达成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
行为动词
语文常用行为动词举例
知识:会写、读准、认识、学习、学会、把握、了解、写下、熟记理解、展示、扩展、使用、分析、区分、判断、获得、表现、扩大、拓展、评价、掌握、运用、懂得、联系上下文
能力:讲述、表达、阅读、复述、诵读、写出、倾听、观察、朗读、推想、揣摩、想像、转述、讲述、选择、扩写、续写、改写、发现、借助、捕捉、提取、收集、修改
过程与方法:感受、尝试、体会、参加、发表意见、提出问题、讨论、积累、体验、策划、交流、制定计划、收藏、分享、合作、探讨、沟通、组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体会、乐于、敢干、抵制、有兴趣、欣赏、感受、愿意、体味、尊重、理解、抵制、辨别(是非)、品味、关心、养成、领悟
行为条件
有时需要表明学生在什么情况下或什么范围里完成指定的学习活动,如“通过小组讨论,完成”。
表现程度
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表现水准,用以测量学生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能准确表述”。
目标表述的四要素
体现了谁?(学习者——主体或对象)
做什么?(可观察到的学习行为)
在什么条件下?(支持学习的环境)
做到什么程度?(行为的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