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教学能力:
最起码的,课辅老师需要对自己所任教的教材有清楚、明确的认识,并且熟练。 这是担任一位课辅老师所应该具备的第一要件。
二、基本道德规范的价值观:
虽然在课辅班中,教学环境单纯,课辅老师并不会遇到极为两难的道德考验,但是,可能会遇到某些学童所提出的特别要求,例如:课辅班窗外为一草皮,学童询问课辅老师同不同意爬窗户出去外面玩,课辅老师应该如何决定? 诸如此类,虽然是小状况,但是都考验着课辅老师对学童所灌输的价值观。 〈像是以上的例子,假如课辅老师同意学童可爬窗户,之后学童在其他的情境中,是否也会出现相同的行为,当学童单方面认定其行为并没有危险(例如:爬出二楼窗户),却发生意外事故,这是不是课辅老师无意间所灌输的价值观影响到学童的决定? 〉
三、现场应变处理能力:
在课辅班中,学童状况百变、层出不穷,课辅老师如何在学童出状况的当下做出最为安全或适当的判断,都依赖课辅老师平时的培养。 像第一章所说的观察力,课辅老师随时注意课辅班的各项状况,以免状况突然发生,使得课辅老师来不及反应;当状况发生时,课辅老师也要抱着冷静的态度,机警面对。 这都有赖课辅老师平时的经验累积与能力培养。
四、基本同理心的运用:
指课辅老师「全神贯注」于学生表达的语言与非语言讯息(肢体动作、表情、声调等,皆称之为非语言讯息),不做任何的评价与批判。 课辅老师不仅保持沉默,且用耳去听、用眼去看、用心去感受与觉察,一方面可明确分辨学生传递讯息的意义与内涵,一方面可传递对学生的接纳、关心与尊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我表露与深入探索,并获得学生的信任。 以下分别叙述各要点─
(一)倾听:倾听必须主动,而非被动。 运用时需注意下列几点─
1.身体稍微倾向学生,避免双手交叉抱于胸前。
2.眼睛注视学生,流露出全神贯注的表情。
3.运用点头、微笑或嗯来鼓励学生继续陈述。
4.尽量不要中途打岔或中断学生的叙述。
5.除了倾听或记录外,不宜做其他事,如翻阅文件、或边听边做无关的事。
6.不宜对学生表现出厌烦、轻视或不悦的表情或动作。
7.当一个忠实的听众,让他倾诉,接受他的情绪,而不是接受他的行为。
8.除了与社工员讨论学生学习或行为之外,保密是课辅老师应信守的重要原则。
课辅老师也应该教导学生学会倾听,积极主动的倾听同侪的语言、非语言讯息,才能让团体及班级互动更为多元、更为热烈。
(二)支持:课辅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怀、积极的鼓励和增强,让学生获得尊重,跳脱自我怀疑的巢臼,更可激励其自我成长与自我超越。 可以不同意学生的言行,但不可以将他整个否定,需接纳他们是有价值、有尊严的个体。
支持可运用语言讯息,如口头鼓励或赞美、提供参考策略、或引导自我肯定,亦可运用非语言讯息,如点头、微笑、信任眼神、或肯定手势。
支持的强弱亦可分高度支持与基本支持,基本支持是善用倾听技术来传递关怀、接纳讯息,让学生更有信心表达、探索自我;高度支持是运用口头肯定、公开鼓励,甚至提供参考策略来传递高度增强与协助的讯息。
(三)同理心:课辅老师运用同理心的原则为─
1.保持专注与倾听,力求语言与非语言讯息一致。
2.精熟表达同理心的开头语(事情+心情)。
3.善用表达感觉与情绪的字汇。
4.运用词汇宜适合学生程度。
5.反应必须力求精简、富弹性与试探性。
6.反应必须顾及年龄、性别、社经地位或经验差异。
7.重述内容时不宜过于肯定,保留适度弹性,如「你刚才好像说:……,「你的意思似乎是……」。
8.请学生用「我」来叙述,以「我」取代「我们」、「他们」、「同学」或「一般人」。
9.课辅老师引导时,宜用「你感觉如何?」、「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这件事情发生的经过?」、「你再详细说说看,这件事情的原因?」等开放式问句,不宜用「对不对」、「好不好」、「是不是」、「应不应该」等封闭性问题,且少用「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