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是各大教育培训机构最忙的时候,除了招生冲刺外,就是整理2014年的经营数据,准备2015年的预算和计划。
也借这个时候,用数据来盘点一下整个K12市场。
市场绝对规模逐年减小
很遗憾在年末再次确认,K12市场的绝对规模仍在不断缩小。
从数据上看,除了幼儿园在园人数大幅提升外,各个教育阶段的在校生人数近几年都是在逐年下降。
作为义务教育的起点和接近100%的入学率,小学在校生人数是K12市场的核心基础数据。而小学在校生人数在1997年达到峰值近1.4亿后,经历了17年的逐年下降且不断传导到其他各个教育阶段:2003年,初中在校生人数达到峰值6691万人开始11年的逐年下降;2007年,高中在校生人数达到峰值2522万人,开始10年的逐年下降;2011年,普通高校的在校生人数达到峰值2308万人后也转头下降。
显然,由于计划生育和经济发展等诸多原因引发的出生人口减少,K12教育市场的绝对人口趋势是向少的。只是前些年彼减此增和学习人数比例的提升,让当前市场规模一直在增长。但近3-4年来,学习人数比例增长已无法抵消小初高整体规模同时的大幅减少,才让K12教育机构倍感寒意。明后两年,随着涨价幅度都无法弥补市场规模的减少时,K12教育市场整体营收规模甚至会掉头向下。
另外,近期大量针对小学生的英语培训机构倒闭关门,除竞争激烈外,也与小学生人数减少的直接影响相关。
学校数量急剧减少
与K12适龄人口减少相对应,小学和初中学校数量也相应减少。
与2003年后初中在校生人数降低相对应,初中学校在2001年达到6.7万所后开始逐年减少。截止2012年只剩5.3万所,相对于1997年的6.6万所减少了20%,相对于2001年的峰值也差不多减少了20%。纵观初中在校生人数,从2003年峰值的6691万人到2012年的4763万人,下降29%,基本上与学校数量的减少幅度相对应。所以,可以认为初中学校的减少是就读人数减少的正常结果。
但小学数量的减少却让人叹为观止:小学生在校人数和学校数量在1997年基本上均处于峰值水平,当年在校生人数1.4亿人,学校人数为6.3万所,但2012年在校生人数减少31%至9696万人时,学校数量则仅2.3万所,减少了64%。显然,在校生人数降低幅度仅为学校减少幅度的一半。
所以,基本可这样确认:小学适龄人口减少在促进小学数量减少中占了50%的因素,另外50%则是其他原因,特别是大规模的撤并校——减少学校数量,做大规模,近年来校车事故频发其实就是并校后一部分学生从“走路上学”向“校车出行上学”转变的一个缩影,小学就近入学的半径逐年在扩大。
另外,通过数据分析可部分解释最近“小学入学难”的原因:小学数量的减少成倍快于小学生人数的减少,并且小学规模的扩大不足以弥补学校数量减少而造成的学位流失。所幸的是,这一问题将在不断走低的出生率下自然解决。
同时,中职和高中的在校生人数长期处于上升期(近两年才开始下降),但学校数量却长期大幅减少。
中职在校学生人数1999年曾达到过1443万人的小高峰,经过1999-2001年的持续下滑后,从2002-2010实现连续九年的增长至2232万人,近几年小幅下降至2012年2120万人,相比1999年增长了47%。但中职的学校数量却从1998年高峰期的2.22万所一直下降到2012年的1.27万所,下降了43%。
同样,高中在校生人数2012年达到2467万人,是1997年850万人的近三倍。但高中学校数量在2006年达到1.6万所的高峰后就逐年减少,2012年又减少到1.35万所,重新回到了1997年1.39万所的水平(减少了3%)。
寒雨连江认为,主要原因是大量中职、高中学校的合并或撤销,而新开学校规模都比以前大得多,如《舌尖上的中国Ⅱ》里报道的毛坦厂中学,高中在校生规模数万。另外,部分高职或普通高校举办中职,分流了培养任务也是原因之一。但从长期来看,近两年来中职和高中的在校生人数已进入下降通道,学校数量也将进入实质性减少阶段。
“寒”观点:整合在即、内生发展
寒雨连江亲身的感受是,曾经的小学母校已在数年前撤销,原址变成了区图书馆。
面对适龄人口的减少和社会选择的多元化,K12教育培训市场增长乏力已是定局。未来,关键点是促进家庭的生均投入增长和价格上涨来抵消绝对人数下滑对整体市场规模的影响,而这有赖于培训机构研发出真正有价值的教育产品和整个行业自律营造的良好行业氛围,否则市场将从增长乏力直接转入快速萎缩。
寒雨连江认为,由于市场惯性,未来3-5年内,主流的大中城市K12教育培训市场整体将进入增长的瓶颈期,市场将剧烈整合:强者越强,中者停滞,弱者退出。整合完成后,强壮、健康、阳光的大型教育机构将服务于主流市场,整体市场将在更佳信誉的行业环境和更高价值的教育产品共同推动下再次进入新一轮的增长周期,并利用行业的正能量激活中小城市市场,从而带来强劲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