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网-辅导圈1对1领域第三方资讯分享平台
  • 1
  • 2
  • 3
  • 4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 >> 新闻聚焦

MOOC 似曾相识的“狼”
作者:原创 来源:本站 点击数:1043 更新时间:2014/10/20 22:29:19

 2012年上半年,三家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网站——Udacity、Coursera、edX犹如事先约定一般,齐刷刷地出现在互联网上,成为MOOC的“三驾马车”。而MOOC随后一直成为主导着互联网教育话语的主题。几乎同时,中国的互联网教育也立刻充斥着MOOC的声音。看MOOC,每提必“在家上常春藤”、“教育风暴来袭”、“机遇与挑战”、“颠覆与创新”等等。MOOC已经称为追逐的热点。

  截至今日,Coursera拥有805门课程,来自全球97个高等院校和7个非高校机构;edX开设了320门课程,由32个edX联盟成员校及18个非盈利机构提供;Udacity有49门课程。国内也有一些机构运营MOOC平台,如来自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与edX合作,提供了200多门课程;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也都在建设MOOC平台,越来越多的优质课程开放给了社会公众学习。这些平台提供的课程,都是世界顶级大学的优质课程。当然,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大量的视频公开课,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MOOC,如CCTV,高等教育出版社等也都有公开课平台等,也给学习者提供了更大的学习空间。

  MOOC热潮迭起,让中国的在线教育大有“狼来了”的危机感。尤其是对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几乎所有人莫不怀着兴奋而又紧张的心情来迎接这个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帕来之物。有人预言,中国教育将因此迎来全面变革;有人惊呼,大学课堂将沦为辅导教室;也有人说,中国大学将迎来革命性的冲击。

  在这一波在线学习热潮中,中国在线教育尤其是中国大学似乎只是跟风者,只能亦步亦趋。MOOC是一个舶来品吗?中国的MOOC在哪里?我们还缺少些什么?

  其实,就中国的大学而言,MOOC这种形态或许并不陌生。

  2003年4月,教育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正式启动。目前,国家级精品课程已累计达3862门,共有746所高校参与。除此以外,分布于各地各级各院校的省级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规模则更为可观。按教育部的要求,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要全部通过网站的方式向外开放。

  2011年,教育部再次明确提出建设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并定义其由两部分组成:精品视频公开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具体目标是,“十二五”期间,建设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500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从这些课程资源建设的初衷来看,基本上都是基于“普及共享优质课程”、“服务学习者自主学习”、“通过网络传播开放课程”等理念,这些与MOOC所追求的“通过技术实现教育资源民主化”的目标大体上是不谋而合的。

  十多年来由中国教育部倡导而建设的大学课程和平台并不算少,政府和院校投入不可谓不大,积累的精品课程资源更是可观。但是,我们却遭遇了一个尴尬:为什么业界却在国外的MOOC崛起之时,舍近求远,置近在咫尺的大量“精品开放课程”于无视,转而追捧MOOC,并认为MOOC才是正宗的“没有围墙的大学”?更重要的是,无论是业界专家还是普通学习者,都对MOOC倍加推崇。难道真的是外国的月亮更圆?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不可否认,国家精品课程和大学开放课程的建设客观上促进了高等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也应该承认,国内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一直存在着诸多问题,很多参与者、学者都对此作了总结。比如重形式,少内涵;重申报,轻建设;缺互动,共享性差等,还包括一些制度和政策上的问题。这些弊病确实是导致高校精品课程尴尬局面的重要原因。

  但是,我认为,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目标。不妨对MOOC和国家精品课程做个比较。

  MOOC的目标是实现真正的在线教学,服务的对象是形形色色的学生,其课程完全由学习者主动选择和坚持学习。所以,MOOC的课程必须:

  1. 精彩,形式上和内容上都要做得精彩和高质,让学生喜欢是MOOC受欢迎的关键

  2. 人性,给学生鼓励,吸引学生坚持学习,降低学生在线学习的机械感,每一个细节都需要精心设计,比如表情、语速、头像、动作等等

  3. 适应,每一门课必须适合数以万计甚至数十万规模学生的在线学习,碎片化就是典型的例子

  4. 系统,考虑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在线学习的互动,师生互动,学生互动

  5. 完备,能够保障学生顺利完成在线的学习,所有内容都必须充分考虑,并适当展示

  反观国家精品课程,其目标更多的是为了评选、示范,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其取悦的对象是评审的标准和专家,并不要求对规模化学生的学习负责,根本很难做到通过学生学习效果来评价课程。有调研发现,国家精品课中,有30%左右没有任何视频授课,有60%课程内容不完备,而70%以上获取不流畅甚至不可获取,质量的良莠不齐更是处处可见。面对这样的一些课程,学习者很难有好体验可言,更不会有必要的教学互动了。

  总之,国家精品课程缺乏的是互联网思维,缺少的是用户观念,缺乏分享精神。这样看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最终难免落入一场“类政治运动”的结果之中,这也是由国家、政府发起并投入的大规模的教育资源建设项目的普遍特征。面对MOOC,目前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的这种尴尬局面也就合乎情理了。

  本文以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为例,仅出于其与MOOC对比的考虑,可以看出,中国在类似发展中不乏考虑,不乏投入,但结果与MOOC大相径庭。

  因此,课程设计和制作的导向和目标很重要。首先要面向用户,面向市场。课程质量好不好,是不是精品,专家的评判仅仅是一个必要的环节,而学生的实际学习体验也应当成为评价课程的最重要的指标。开放课程,让市场说了算,而非专家一锤定音。这是我们从MOOC对比中得到的启发。

  实际上,我们无法将课程和教学割裂开来,两者必须相互匹配,彼此适应,仅讨论课程远远不够。而和传统课堂教学相比,一个MOOC教师如何教学和参与互动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有一点是肯定的,要媲美MOOC,赶上MOOC的潮流,对传统教学模式洗脑是必要的——如上所述,课程建设者要洗脑,而另一方面,教育体制、教育制度设计者和管理者也要洗脑——大家都需要深刻理解并消化一个理念: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习体验更加优秀。

分享到
2013-2029 Mifo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蜜蜂网
免责申明:蜜蜂网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搜索,登载此处出于第三方资讯交流学习 
本网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沟通联系微信:mifong-cn豫ICP备13014756号-1

扫一扫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