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民办教育现在是处于一个什么阶段呢?
根据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民办教育学校约18万所,占学校总数的1/3,;也就是说,3所学校中就有1所是民办学校,民办在校生5100万人,占学生总数的1/5,也就是说,5个学生里就有1个在民办学校读书。
地产+教育的天然业务优势
由于教育与地产具有很强的连接属性和业务共振效应,教育产业已经成为房地产集团多元化发展的新方向。民办教育机构的进入门槛较高(包括场地、人脉等),而地产集团由于具有资源方面优势,因此较容易达到该门槛。地产集团在高端住宅区内建设配套学校设施,打造高质量的教育品牌,学校品牌也同步带动了地产业绩增长。据统计,根据2018年销售TOP100房企统计,几乎均已进军教育产业,主流发展模式包括全国性连锁的全日制学校集团(经营民办学校),也包括教育综合体。
轻资产合作办学模式,助力民办教育业务的快速扩张
由地产集团提供土地及建筑资产,教育集团提供运营管理。一方面地产集团利用了天然的拿地优势,极大程度减少了办学障碍,节省大量在土地和学校设施的初期资本投资,极大地缩短了投资回收期。轻资产模式下,教育集团也可专注于教育运营,建立可复制的标准模式实现扩张。
房地产和教育双驱动,教育往全年龄段、全产业链覆盖发展
基于中国庞大的教育市场规模和良好的发展前景,经过一段时间培育后,不少房企将教育资产独立出来,打造综合型教育集团,往全年龄段、全产业链覆盖发展,逐渐将教育集团打造为新的业绩引擎,实现房地产和教育双驱动。如博实乐教育集团通过与碧桂园地产的合作,不断发挥地产+教育的优势,目前已有60多所K12学校,包括国际学校、双语学校及幼儿园,2017年已经赴美上市,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多元化教育集团之一。
借力房地产打造多元化的教育区块
地产集团通过地产规划,打造教育区块,将教育资源集中某一区域,业界成功案例包括教育产业园、教育综合体、户外度假营地等。如教育综合体的概念,以教育培训为主线,打造一站式教育服务理念,充分整合各项资源,形成集德智体美劳于一体的教育机构;另一方面,向着全产业链方向发展,除了满足孩子对教育资源基本需求的同时,还将与娱乐、餐饮、益智培养等综合体的形式上发展。如万科打造教育MALL及户外营地等项目。根据公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中旬我国位于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教育综合体已超过1000家。
房企集团下教育新业务挑战丛生
房企进军教育行业,既给房企带来了业务发展机会,亦面临着新业务扩张时巨大的挑战和难题。这些难题都容易导致地产+教育的发展受到限制。其他管理运营常见的挑战包括:
挑战一:教育集团需要有清晰的发展战略和集团化管控运作能力。
教育企业往往先创办学校,再成立教育集团,欲通过发挥集团化公司管理,在教育理念、学校管理、教育科研、信息技术、教育评价、校产管理等方面统一管理,实现管理、师资、设备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而教育集团往往面临学校众多,且模式固化、地域分散,集团成立时间较晚等难题。
此情况下,教育集团需要有清晰的发展战略和集团化管控运作能力,集团组织架构需要支撑学校资源整合及共享的功能;若学校分布广,还可以考虑建设区域管理功能。同时,建立学校与区域、集团的信息对接及沟通渠道,确保信息上传下达的时效性,才能保证集团战略的落地实现。
挑战二:标准化运营体系的打造对集团化扩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大型成熟的房企,在多年的扩张中已经建立标准化体系,教育业务要健康长久发展,亦需要建立标准化的学校运营模式。第一,如何打造标准化的教育理念和课程体系设计,第二,如何做好教学品质控制,如何确保老师的专业度,第三,如何确保每个学校流程的规范性,财务数据的可靠性?因此,教育机构应当加快打造标准化的运营体系,包括教学产品标准化、管理流程标准化、财务规范标准化等。
挑战三:需要重视投后管理工作。
近年来,多数地产机构也会通过新的投资并购方式扩大学校业务,如果新并购的学校较多,新学校与教育集团管理标准没有对接,并购后学校管理层往往对于集团化品牌、教育理念、信息技术平台及标准认知程度较低,因此,若投资并购较为活跃的,还需要注意加强投后的运营整合管理。
挑战四:需要重视信息化管理工作。
教育部于今年四月份出台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强调了在教育中需要重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推动改进教学、优化管理、提升绩效,发展“智慧校园”模式。民营教育机构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具备信息化基础建设,如教学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一卡通、电子书包等应用,然而现在学校用的设备、产品种类繁多,不可能全是一个厂家的产品,所以需要系统化的数分类和数据治理,在数据层实现数据打通,这将需要有全局的规划。
除了上述挑战外,我们经过在多家民营教育机构校区的实地走访,亦发现在学校运营层面,有以下常见的内控不规范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内控不规范举例:
-
收费优惠政策及折扣标准各学校自行拟定,未有经过授权,亦缺乏监控或分析措施
-
代收代付费用名目繁多,不一定符合当地教育局规定
-
招生宣传夸大或作出不合理承诺,直接影响了教育品牌形象
-
大额采购及工程类 ,存在使用个人供应商,未有比价程序;未能遵循预算内及预算外处理流程
-
安全及健康存在隐患,未建立食堂餐饮,宿舍管理等安全标准,保险覆盖范围不足
-
存在大量现金收支情况,如直接使用收费现金支付采购款、员工借款、直接用来发放工资等
-
存货管理难度大,存货(如校服)账实不相符、采购未有入库,同进同出
-
存在使用现金收付制确认收入及成本的问题
-
代收项目(包括食堂、校巴等)收费混乱,账本不清晰,未能符合当地政策要求
-
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地产资产与教育资产混合使用,未有建立实物管理机制及财务盘点机制
教育业务需要重视的领域
教育企业通过外延并购、扩建+内生利用率(扩容、升级)提升带动学费收入增长,因此,教育企业应当效仿成熟的房企,建立标准化的业务操作和内部控制,并在所有学校进行推广。
1. 优化教育集团管控下的组织架构及授权:
-
基于教育业务特有的价值链特点,定义对学校的管理领域及支持范围,基于此建立对应的集团职能部门和组织架构;
-
实现资源整合,最大程度发挥集团化优势,可能发挥协同效应的领域包括建设课程体系、集中采购、投资融资、人力资源规划、信息系统规划等等;
-
建立集团授权制度,应该识别核心业务事项的审批流程节点,兼顾学校运营效率及成本的基础上,实现核心业务事项的授权控制。
2. 我们认为教育企业应当关注以下运营指标,包括教育质量指标、行业竞争指标、办学条件指标、财务指标等,并进行健康度评估,进而有针对性地投放资源进行专项整治,达到运营提升之目的。
3. 打造标准化的流程体系
教育企业需要通过标准化的流程体系和运营标准,实现可复制化模式,助力教育业务的扩张。我们建议企业应当通过梳理业务、界定权限,明确规范,搭建一整套适合教育集团的学校运营标准化体系,以覆盖学校关键的运营领域和风险领域,为全国多个学校提供统一的标准。
4. 重视信息系统规划及数据质量
教育业务的扩张与发展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撑。在大力发展IT系统时,需要重视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内部控制,如:需要制定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IT战略,并配以具有清晰职责的信息技术部门及信息技术人员;需要建立一整套系统建设标准、数据标准及IT管理标准;同时亦需要重视信息安全,如课程内容及学生用户信息安全等。
数据分析对管理决策的重要性。通过业务系统数据的有效集成,通过数据分析精确反映业务实际情况,并支持高级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决策。在教育企业管理实践中,我们经常应用到的数据分析功能包括以下场景:招生缴费分析、成本支出分析、人力费用分析等。
5. 发挥内部审计的专业化功能
由于教育企业通常学校较多,每个学校在实际运营中可能面临不同的营运风险及执行差异。在识别及防范风险方面,公司管理层、学校管理层是第一道防线,公司制定管理政策及内控规则的部门(如风控部、财务部、法律部、安全保障部)等,可以视为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则是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可以从风险角度,用专业化的方法为公司提供风险管理及保障体系。因此,教育企业应当建立高效的内部审计职能,通过专业科学的内部审计方法,以审促建,进一步促进教育集团的内控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