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17新课标高考全科考纲变化及备考应对方案
作者:原创
来源:北京新东方全日制项目
点击数:1913
更新时间:2016/10/11 0:02:00
近日,教育部考试中心下发《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教试中心函〔2016〕179号),对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进行了发布。以往,高考考试大纲是在年末的12月份或年初2月、3月份下发,这份“修订内容的通知”虽然不是大纲的全部内容,但却点明了2017年高考大纲中各科的重要变化,因此对正在备考的考生来说十分重要。大纲主要做了3方面修订,即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补充删减试题样例和调整考试内容。除英语外,语文、数学等9门学科知识点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调整。一石激起千层浪,山雨欲来风满楼。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研究命题趋势和命题人思路的切入点,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最重要依据。对于任何考试而言,大纲就意味着明确的方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帮助考生和家长更好地理解高考考试说明和改革的方向,新东方优能中学全日制项目资深名师为大家深度解析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九大学科的变化,并提出后一阶段的对应策略和复习建议,明确考生的复习方向,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最终笑傲高考考场!更注重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优化考查内容、调整选考模块,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1、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2、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3、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 2 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求学生从两道选考题中选择 1 道作答。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取消选考摸式,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4、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2、新增“考核目标与要求”,明确考核目标是考生的汉语运用能力,并结合汉语的学科特点,确定了不同层级的具体要求。更注重对能力的考查,由传统的知识化的表述转向能力化的表述。3、调整试卷结构、强化能力立意。调整Ⅰ、Ⅱ卷分值比例,减少对记忆性知识的考查,并根据考生群体的特点增加对读、写能力进行考查的试题。阅读材料由一篇调整为两篇,文体覆盖更全面。4、优化考试内容,增加了对文言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常识考查的试题。主要体现在阅读量上,2016年及之前的新课标卷,学生2.5小时内的全篇阅读量为7000~8000字,增加一道文本阅读题后,这个数字应该会突破10000。所以,对考生的阅读速度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1.古诗词阅读部分,新课标卷原分值为11分,两道主观题,预计题数会增加,在两道诗词鉴赏主观题基础上,增加一道关于诗人或古诗词文体常识的考题。2.现代文阅读材料变为一篇文本类文章,一篇实用类文章,相应的分值也会有所提升,在具体题型方面,预计选择题将会减少,更侧重考核考生对文本的鉴赏与评价能力。3.文言文部分,新课标卷原分值为19分,3道选择题加10分的文言文句子翻译,从修订内容来看,预计这部分分值还会增加,原文化常识题会保留,此外,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考查或许会以新的题型出现。4.其它部分,变化更多地体现在选材上,预计更贴近时政,贴近生活。1.跟紧课堂,打好学科基础,课上讲授的语文知识务必记住,万变不离其宗,基础牢固才能应对变化;2.提高阅读速度,加强锻炼快速阅读的能力;用科学的方法去阅读,提升信息筛选的能力;3.发掘每道题背后的意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多思考题目的变式,真正能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而不是死记“大招”;4.关注传统文化,关注时政,有意识地“主动思考”,敢于对时政、历史发表自己的观点,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在思考中提升语文素养。2017年新课标高考考纲出炉,此次修订可谓是近些年来最具体、最实用、最符合中国高考改革素质教育的一次修订。两组关键词中可看出有变,但整体稳定的目标大家不要忽略,所以首先也就不用对本次修订带来的影响太过担心,是否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原则就告诉了我们不会的,只要踏实努力,高考还是不会让大家措手不及。关键词:“增加传统文化”,“完善考核目标”,“调整考试内容”在增加传统文化中,重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列举变化科目有语文和数学,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文化学科尚好处理,而数学作为一门逻辑学科,被提及增加传统文化考查,不得不引起足够重视,所以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一定的准备:完善考核目标,其重点就是基础知识的内涵,这也是多年来一直不断强调的重点,此次修订如此明确提出对于各学科的要求,尤其是偏理学科的影响会更大一些,预示着会更多的比例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格式化套路化的题目将进一步被缩减。(但仍需说明的是,这两方面都还是我们必须学好的,知识、只是时间和精力上会发生一点偏移。)调整考试内容,这部分给出的相当明确,这也是近几次考纲调整中很少有的动作,但从调整内容来看,绝对都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确实更加符合学科特点。(一)内涵:在能力要求内涵方面,增加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要求。高考数学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基础、综合、应用、创新,这也是一个递进的过程,从目前来看,创新问题的比例将会进一步加大,而这就更加需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只有如此才可以做到综合与应用。所以后续授课要更加偏向基础知识的深入,以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基础知识的内涵。(二)删除:选考三选一中,删除“几何证明选讲”,改为"二选一”。在强调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合理设置选考模块,满足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契合课程标准的修订方向,将选考知识中部分内容删除,但必考板块知识内容没有调整,所以对数学知识的内容上来讲影响不大。第一,高考很重要,但并不像社会所宣扬的那样重要。因此,调整好心态,将高考看成生命中一段重要的经历即可。第二,对于考试,高三会经历很多,对于每一次考试,要关注自己的名次,但也不要过分患得患失。不要因为某一次考得不理想就自暴自弃。考试的目的是让同学们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要好好利用考试。第三,及时复习。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今天学的东西,明天马上复习一遍会有很好的效果。否则,今天学的东西,一周以后再复习,效果不会太好。第四,不要迷信所谓的大招,考纲已经多次提及重基础重内涵,需引起重视。第五,别急功近利,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神一样的人,踏实学习,不要以为好好学一天,数学原来20,一天后就120了,做梦呢,努力一点,坚持,成绩一定会好的。别还没开始努力就开始期待结果了。第六,注意休息好,保持足够的睡眠。如果时间允许,最好午休。第七,在高三一年要注意保持与老师、同学良好的关系。有不懂的及时问老师,不要攒着问题,否则攒着攒着就把这个茬给忘了。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三人行,必有我师,与同学讨论问题也非常重要。第八,高考数学的一个趋势就是重视对基本理论的研究,重视考查基础。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及对基本公式的应用要更加深刻。第九,每年高考几乎都不回避以往考过的知识,所以考生要重视对以往的经典高考试题进行研究。第十,高考中有很多创新型题目,用到的都是我们所熟悉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公式,但题目出的比较新颖。考生要多关注这些新题型的探究能力的问题,要学会从题中提取信息,抽象出公式。2017年新课标高考英语考试大纲和2016年一致,没有变化。可以重点参考2016年考纲与2015年相比的三个变化:1.词汇量由原来的2500-3500变为3000-3500因此加强词汇识记应该说是增强阅读能力的基础和关键。把 “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改为“根据上下文推断单词和短语的含义”。由此看出考试中“词语猜测题”的难度会加大,尤其会加大考生对单词和短语在具体语境中特殊含义的考查力度。例如:“一词多义”的问题。学生在运用英语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十分眼熟的词,但是看不懂意思。 “一词多义”的现象是一种语言表达力丰富的标志,也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重点。把“在空白处填入适当的内容(不多于3个单词)或括号内单词的正确形式” 改为“在空白处填入适当的内容(1个单词)或括号内单词的正确形式”。突出特点为数量大,速度快。目标是为后期阅读奠定词汇基础,时间长度为2个月左右。因此,背单词无需拼写,无需深挖,通过联想法、词根词缀法、上义词、下义词等多种途径最大限度扩大可阅读可识别单词的数量。突出特点为锁定高频词范围,盯死深挖,目标为后期完形奠定词汇基础,时间为1个半月左右。因此,背单词无需拼写,但需重点掌握单词的以下方面:一词多义、近义词区分、固定搭配、感情色彩、语境特征、中英文差异。突出特点为锁定写作词汇范围,严把拼写关,时间为1个半月左右。新课标写作部分主要考查应用文,话题范围较小,词汇范围较小,重点训练拼写。此外从不同主题作为切入点,重点进行句子的写作训练。对于非母语国家学习者而言,语法在英语学习中至关重要,也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难点。因此提高时间投入产出比尤为重要。高考备考请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学习语法切勿被过多细节蒙蔽双眼。关键在于梳理清语法主干,从词、短语、意群、简单句、句子组合等方面由低到高的逻辑构造。忽略语法中繁杂的概念,从语言本质角度总结内在规律,化繁为简;从语言输出角度归纳解题步骤,灵活运用。涉及日常生活、文史知识、科技小品、政治、经济、人物、社会、故事等各个方面。这就要求在复习中继续加强对完形填空的方法提炼,并进行有目的的强化训练。阅读提高的关键不在于事无巨细地狂读,也不在于没日没夜地瞎练,而在于通过分析高考阅读篇章的本质,分出必读信息和无用信息,总结方法,针对性解题。这样,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以上每个要点,北京新东方艺考复读全日制项目教学团队都总结出了简洁明确的解题方法。只要牢记方法,针对性训练即可轻松提分。此外,训练中要重点培养学科意识和学科思维能力。提高“识别考点,寻找已知条件、排错求证”的思维能力。写作作为语言输出,是对语言运用的最高要求。远非很多同学简单认为的背背作文模板就能一劳永逸的。 要加大对书面表达的训练力度,在练习中我们特别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重视写作话题词汇的积累,特别是难度分级和词汇升级。★语法重在逻辑,理清从词、短语、意群、简单句、句子组合等方面由低到高的逻辑构造。★从单句训练起,尤其是各种简单句的训练;进行适当的句子翻译。★重视书写,注意规范。不刻意追求花体、斜体等,建议圆体字为主,字体整齐清晰。★必须找老师批改。指出问题,针对性修改。不批改的写作训练对提高没有任何意义。高考提分的关键不在于盲目地拼时间或狂刷题,而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时间的投入产出比。否则一切努力只是感动自己,最终会徒劳无功,惨败收场。总的来说,影响学生高考提分的因素除了知识层面,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缺乏批判性思维,习惯于被动接受信息和知识,对外来信息缺乏反思和批判,理解流于表面,不够深入,无法举一反三。从小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比如,不会整理、分类学习资料,不会记笔记,不善于提出问题,缺乏对细节的关注,毅力不足等等。做题比较盲目,对知识点缺乏系统梳理和对比分析。对于老师讲授的新的解题方法接受能力弱,本能排斥,落实效果受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对学习任务结果预期的满意度,对每天学习时间的合理安排与否等。针对以上四个方面,逐一排查自己的问题,一一改正,力求完美。 最后想和家长和同学们强调的是,提分很重要,但是需要量变到质变的积累,切勿急躁。提分需要五个阶段:听懂不是听见,也不是听过。而是要大脑的参与度和活跃度足够高,对上课讲的知识点能理解,即使不熟练,但是不影响课下复习。 优秀笔记有几个具体要求:准确、完整、系统、主次分明。 精细做题。识别题目考点,标明做题步骤和关键词,记录题目考查方式和角度,划分难度,最后举一反三。以上提分的五个阶段不可跨越,但是可以通过自己提高效率、加大强度,缩短每个阶段的时间。总而言之,高考取胜有章可循,熟知考纲,夯实基础,总结方法,摆正心态,大量刷题。华佗曾经说,一个人真正睡着最多需要两个钟头,其余都是在浪费时间。正午只要闭眼真正睡着三分钟,等于其他时间睡两个钟头,夜晚在正子时也就是午夜12点睡着五分钟等于六个钟头,所以失眠或者真要夜里熬夜的人,正子时的时刻,哪怕只有二十分钟也一定要睡,睡不着训练自己睡着。过了正子时再睡的话,睡的越久白天越累。2017年新课标高考对思想政治这一学科“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四项能力考核目标的解析内容进行了修订完善,补充试题样例加以说明,进一步明确考查要求。结合思想政治学科特点和核心素养的要求,突出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强调德育导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的发挥。应该说2017年与2016年的考试说明相比变化不大,考试范围和考查角度没明显变化,只是更注重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更注重紧跟时代潮流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符合对2017政治高考的能力预测,已经在我们平时的课堂中不断渗透!为了更加科学备考,微微老师给大家制定一个全年的复习规划,我们既要抓短线,又要放长线!万变不离其宗,知识才是我们最珍贵的秘籍。一轮复习要详细解读所有主干知识,二轮复习时才能针对问题学会综合运用,这一点非常重要。第一,先把课本读“厚”。结合大纲,把每个知识点找出来,逐个消化。 第二,再把课本读“薄”。每复习完一个模块,要提纲挈领,构建知识集成块,绘出框架图。 细读教材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不能存在某个知识点可能不考的念头,更要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
看书应该做到三看:
看目录(经常看)
看序言(总序言和每课的序言)
看内容(正文与辅助文字都应该看)
【复习目标】知识目标:抓重点知识、整合知识、构建网络、分析热点、提升能力。 【复习思路】第二阶段复习一般是专题复习。专题的确定有三种:考点专题、热点专题、题型专题 考点专题(宏观:建构知识网络,实现知识有机重组;微观:形成知识集成块,全面把握一个考点;比较、归纳、总结易混易错知识点;重点抓主干知识、核心知识;) ——知识系统化 热点专题(以最新时政问题为中心带动各模块知识专题复习) ——理论联系时政 题型专题(以各类选择题和主观题题型的训练带动知识专题复习)--答题模式化 方法策略化 精练典型试题:经济图表图形题、哲学漫画题、哲学诗词题、政治主体题等,各种题型有不同解题思路,要学会解题技巧和方法,提升能力二轮复习主要是强化重点理论、突出重点热点、强化重点能力和强化综合能力。通过专题形式为依托,进行知识串联和整合,构建知识体系,并配以综合性试题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复习要求】考点知识的融会贯通,练习系列化,能力培养阶段化。专项训练与模拟训练结合,查漏补缺,提高学生应试能力和心理素质。 (一)规范答题要诀. 书写规范化;方法策略化:考试时间分配策略,答案布局技巧 最后几点对考生的要求: 回归课本,返璞归真;突出重点,强化记忆;建构体系,形成能力;查漏补缺,万无一失;考前准备,提高实效。 都说高三不是人过的日子,可是我们人人都过来了。为了梦想,我们无所畏惧,2017,我们一起带着孩子们拼了!2017年新课标高考考纲变化已于近期发布,与2016年的《考试说明》相比,历史学科在“考核目标与要求”、“试卷结构”、“学科考查能力”以及“考试必修范围”完全没有变化。主要的变化内容是:考试选修范围的更新。接下来将对这一变化进行详细分析选修在新课标卷中占有15分的分值,分值较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2015年《考试说明》中共有4本选修,主要是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和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而2016年的《考试说明》新增两本选修—选修五《探索历史的奥秘》和选修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然而2017年新课标高考考纲里历史部分删去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选修五《探索历史的奥秘》和选修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三本选修,将考试内容进一步聚焦,这意味着高考历史再也不是强调内容多而杂,而是更具有聚焦意识。2017年高考考纲历史科目的变动主要体现在选修当中,虽然选修本数减少,但是根据15、16年考试说明里可以窥探选修部分的内容仍然在关注细节,细节的变动不容忽视。虽然2017年详细的考试说明还未出现,但是根据去年的考试说明,我们需要关注到的选修细节知识的变动有以下两点:(1)新增三场改革——梭伦改革、欧洲的宗教改革、穆罕默德•阿里改革。而这三项改革的增加,进一步体现了选修与必修的关联性越来越密切,同时兼顾到了岳麓版本和人教版本的不同侧重点,能够更好地体现选修考查材料来源越来越多元化,而材料内容也充满着创新性的改变。(2)传承和平观念—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在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加入了二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以及局部战争印巴战争。将选修三的核心内容战争与和平传达得淋漓尽致。从上述2017年的考纲变化和对2016《考试说明》的保留上来看,我们大致对今年高考的方向做出了一些预估2017年考纲变化不大,根据2016年《考试说明》中历史样题涉及的知识点: 二战后经济援助、抗日战争中的国外战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儒学发展、美国民主政治、西方近代科学、人权观念、中国古代政治家、世界近代科技文明、中国古代手工工业、英国工业革命等。而这些考点当中,大多是极为重要的历史基础知识。与此同时,还注重了对历史纵向研究,即对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古今演变发展的探索;更加注重横向探究,注重比较同类事物的中外对比。这个趋势,是高考历史中始终贯穿始终的。正因为这条经久不变的主线,使得我们在高考历史备考中,对相关史实进行通史和专题的两类对比,从时空纵深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力求为学生搭建最坚实的基础知识和宏观的史实认识。2017年高考考试说明还未颁布,但根据2016年的高考趋势,可以看出高考的风向标吹向了思想文化史。而从14、15年的高考题中,也可以端详得出这股流行风的蛛丝马迹。2014年新课标I卷第40题,涉及到牛顿和宋应星,充分体现了高考对于文化的重视。2015年新课标I卷第40题考查了从孔子、董仲舒、韩愈到康有为的儒学发展脉络,更是将思想文化这一主旨坚持到底。从一而终,稳中求变的2017年高考,未来的备考当中,文化专题势必是一大重点。从高考考纲的变化来看,虽然调整幅度并不算太大,但是仍然不能否认,选修的减少,让我们更加思考聚焦的问题,对考生的备考都有较大影响。而根据近几年的经验,历史学科已经超越地理学科,渐渐成为文综三科中最难的科目,而难度的调整必然导致了激烈的竞争,为了更好地备战高考,还需要在不断完善历史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搭建熟悉的历史框架体系,掌握历史学科研究考察的重要能力。历史学科的特点是,时间跨度长,空间范围广以及知识点琐碎繁杂,从三本必修六本选修,以及常用的人教版、岳麓版和人民版三种版本及少量使用的北师大版的课本当中就可以窥探一二。更不论漫漫历史长河中的多种史料。要想学好历史,必须进行扎实的史实复习,一轮复习务必不能图快,一味快进,或者一直刷题,搭建良好的知识体系胜过单纯刷题。有漏洞的同学进行一遍知识的梳理,做好查漏补缺,为迎接二轮打好基础。 第一个能力是时代定位。很多同学看历史都会想跟时间有关,很多同学都认为背概念本身要比背时间重要,于是先背概念,再背时间。发现结果就是背下来很多概念,时间无法对应。还有的同学背了时间,发现对考试并不好用。而在这儿我们想说的不是时间的记忆,而是时代定位,而是现在的高考希望同学们建立一个时代感。通过我们学习的核心的概念,总结出关键时间节点,通过这样的时间的重要的节点,我们来区分出来题目所考查的知识,到底出现在历史上的哪一段时间,这个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第二个能力叫做材料解读。现在的历史考试不光是储备知识,还有审读考查,一看两拆,要用各种各样的拆分法,要用各种各样的关键词识别法。来去找到核心信息点。而信息拆分能力成为春季第一个月全日制课程的重点攻克项目。第三个能力叫做概念理解的能力。指的是一些大的概念,比如说在新课标一里面我们考到了儒学的问题,我们需要知道它的来龙去脉,并且我们还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来多方面分析。历史的难点还在于,文综三科需在两个半小时内完成答题。根据这两年新课标卷的卷型分析,仅历史一科就需要在五十分钟内,阅读1500-1700字,书写800-1000字的答案,更不论涂卡和检查的时间,所以一模到二模这段时间,正是疯狂练习套卷,提高做题效率,合理安排时间的最佳练手阶段。最后的时刻,也是根据实时热点不断揣摩“圣意”的时间。根据春季前后的国家方针、主流媒体和模考倾向爆出的新热点,进行知识最后一轮的查漏补缺。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性,绝对堪比任何时刻,也是最关键的一段时期。把握住了脉络动向,相信高考一定可以手到擒来。以上是我们对于2017高考考纲变化提供的一点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在最后的高三备考过程中明晰变化,把握规律。最后,预祝大家2017高考顺利,金榜题名,实现梦想。2017年新课标高考考纲出炉,地理方面变化不是很大,主要体现在选修部分: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3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和“环境保护”,要求学生从3个模块中选择1个模块作答。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考生从“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模块中任选1个模块作答。可以看出,课程在难度和结构上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而且还减轻了学习负担,旨在优化考试内容,着力提高质量。今年的地理试题延续了新课标卷的一贯特点,选用现实生产生活中的素材,设置新颖的情境,以一条探究思路为引导,逐步分析信息,通过分小题设问,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引导考生用所学的知识一步一步地探索完成。如综合题第36题,以茉莉为中心问题,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广西横县茉莉种植的优势条件;再从区域内部的差异性角度分析茉莉种植在地势较高的旱地的原因,传承了新课标卷“小切口、小步走、自然原因入题”的命题特点;然后从茉莉种植过渡到茉莉加工,分析茉莉花茶厂众多的原因,从农业到工业,实现了产业的融合;最后从点到面,如何将横县茉莉花茶产业模式向其他贫困落后地区推广,加快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最后一问清晰地体现了本题的命题意图。此外,考题“新知识”多,信息量大,突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所谓“新知识”,简单地说就是考试说明、课程标准及教材中没有出现的“知识点”,在2016年地理试题中出现了贝壳堤、磷累积量、茉莉、熊、高位虾池等“新知识”。考生在做此类试题时,首先需要通过文字、图像先理解这些“新知识”,并将其与已有知识重组,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其次,运用新建构的知识结构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由于该类试题既考查考生考试现场的学习能力,又考查学生对已有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试题的综合性与灵活性较强,难度也较大,区分度较高。如第11题,考生需要通过阅读文字材料,找出影响磷累积量的因素,并结合川西某山地东坡自然环境的垂直变化,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由于地理事象不仅具有空间分布、空间组合与空间联系的特点,还具有不断发生、发展与变化的特点,今年地理试题也特别关注地理事象在时空维度的发展变化特点。如第1~3题,中心问题是陶瓷产业的发展变化,在空间维度上由景德镇到佛山市之间的往返,在时间维度上由明清时期到21世纪初期的跨越,说明了人文因素的变化对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这类试题突出要求考生对地理事象过程性的分析,考查了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凸显了人文地理教学中对过程和阶段的核心要求。考纲规定了高考的考核目标与要求及考试范围,是确定高考命题范围、难度的基本依据。地理大纲的要求是:(1)学会从地理学科本身的内在逻辑入手,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分析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2)联系区域,以图为纲,提高学科能力。以图示材料作为载体提供信息,突出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地理学习的支柱是教材的阅读和理解,地理不同于另两个文科之处在于,对教材知识点必须理解记忆而不要死记硬背,要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而高考老师出题也是源于书本,所以一定要抓住教科书这最重要的学习资料。从最原始的概念入手,把这些概念都弄清,千万不要混淆一些概念,这些基础东西一定要掌握的非常好,才能灵活运用。可以看出,高频考点有:①地球运动 ②大气运动 ③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④区域可持续发展 ⑤水循环和洋流⑥综合题。第36题考查的热点(1)(2)小题分析当地地理现状形成的原因,(3)(4)小题相对开放性较高,多半带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支持或反对);第37题区域现状、地理位置、分布现状、现状成因。自然地理是整个高中地理课程最偏理的一部分,所以一定要以理解为主,记忆为辅。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理解某一气候类型的成因和特点时,需要我们掌握气压带风带的规律及其相关性质,然后按照纬度位置就可轻松记忆。地理学习的灵魂是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因此一定要学会读图,将图中的隐含信息挖掘出来,我们要做到看清图、看懂图、理解图。平时学习中刻意锻炼自己读图的能力。我经常说学好地理要“图不离手”,“图文结合易学好记”,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同时要勤思考,注重不同内容的比较,和彼此知识的联系。要看出题者都从图的哪些方面进行考查,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考试遇图不乱。很多学生地理语言欠缺,虽然知道原理但不能用地理术语准确的表达出来,于是答题答不到点子,经常失分。对于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学生经常翻阅笔记和试题答案,一步一步的模仿答案的写法,答案的要点,看看人家在哪里设置考点,时间积累一长,就会有所感悟。另外答题规范、有条理是文科综合的得分重要法宝,因此学生在平时就要注重培养规范做题的能力,以提高得分率。一轮复习阶段要全面梳理高考考查要求的内容和知识点,熟悉教材;二轮复习阶段要侧重于从整体上去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构建知识体系。学会将考纲的要求通过教材体现出来。通过强化教材的复习,使学生把知识真正转变为自己的东西。同时进行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引导学生构建体系。目前高考题的命题越来越贴近现实生活。比如能源问题、奥运会、粮食问题都是今年高考试题中的热点,所以要学会运用地理原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热点问题一般只是出题的切入点,只是一顶帽子,只是一种情境,核心还是学生的能力提升。2017年新课标高考考纲出炉,变动主要有两点:强化对学生学科能力的考察;将3-5设为必选内容。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目前,新课标高考物理学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会解决多规律选择的导体棒切割磁感线的问题(V a Q q x t)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是大自然的语言。物理,作为一门研究万物运动规律的学科,是和数学分不开的。高中部分数学和物理的结合大概有如下四个方面:结合不等式、函数、几何作图的题目比较常见,结合数列和导数积分等的题目全国卷最近出现不多,但是我们一定要做好全面的准备,不可以对这类问题掉以轻心,复习过程中也要非常重视。能独立地完成表2、表3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订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数据分析、误差是实验的五个考点,其中原理和误差分析是很多学生的弱点。这就要求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表面现象能够看出考点和知识点的关联进而进行考点到知识点的回归。最近实验越来越多侧重创新和探究能力的考察。物理中常考的实验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类比法、等效法、转 换法、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科学推理法等。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并且,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髙考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物理学科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且对其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通过考查知识及其应用来鉴别能力的高低,但不把知识与能力作简单对应。物理学科考查的主要是基础的和较高的两个层次的五种能力,基础层次的能力包括“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实验能力”;较高层次的能力包括“应用数学解决物理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2017年高考对综合及应用数学能力的要求依旧很高。同时注意学科特殊性---提高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强调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合理设置选考模块,满足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契合课程标准的修订方向,将动量和原子物理由原来的选考提高到了必考的地位,这样势必会增加学生对这两部分知识的掌握扎实程度,方便高效进一步培养人才,同时新东方物理团队大胆猜测以后高中物理教材也会越来越贴近大学物理课程设置的标准。如由原来的七本书可以合并成为力学、电磁学、选修三册,重新整合知识点,多维度体现高中物理知识点对学科能力的培养。调整后的复习内容如下:第一,高考物理的一个趋势就是重视对基本理论的研究,重视考查基础。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及对基本公式的应用要更加深刻;第二,每年高考几乎都不回避以往考过的知识,所以考生要重视对以往的经典高考试题进行研究;第三,高考中有很多创新型题目,用到的都是我们所熟悉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公式,但题目出的比较新颖。考生要多关注这些新题型的探究能力的问题,要学会从题中提取信息,抽象出公式;第四,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物理作为一门研究万物运动规律的学科,是和数学分不开的。带电粒子在符合场中的运动问题是数学在物理学科中体现比较明显的一类题,这类问题在新课标卷中是热点和难点,往往以一道选择和一道计算的题型出现,分数占比非常高,学生的困难主要体现在数形结合能力不够和计算不准确上。最近也出现了一些创新性的物理考题,基本都与数学有关。比如积分的思想、建系的方法等等。第五,关注应用类问题,学会运用最基本的理论分析问题,而不仅仅是机械的背诵公式。如传感器新能源问题的求解等。第六,注重落实,从高三第一轮复习开始,养成积累资料的习惯。把平时做过的题目以及复习到的理论、技巧等笔录下来,经常复习,烂熟于心。这样才可以在考场上处乱不惊,笑傲群雄!总体来看,17年高考难度应与16年持平,创新能力要求会稍有提升,但新增板块3-5内容应以较为基础的题目进行过渡。考前一个月,应该多看书,回归课本,夯实基础,万变不离其宗。
考前两周,每两天坚持做一套各地物理模拟卷子。重点是要用最快的时间完成卷子,因为凭第一印象答题,才能检验出知识掌握得是否扎实。改错本是非常重要的复习资料,在最后的时刻来不及去翻阅自己曾经做过的错题的时候,改错本就发挥了大的作用,节省了时间,抓住了重点和易错点,对考试具有一定的决定作用。多归纳多总结就是给自己节省时间,做了一百道题,不如总结一个规律,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因为规律和技巧是题目共通的,只有掌握了知识内在的规律特点,才能融会贯通来者不“惧”。同时在学习中排好一张密切适应自己学习状态的时间表也是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认真学习考试说明中的参考样题,通过学习参考样题,掌握答题的技巧、方法,对高考真题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在复习中要一手抓教材,一手抓《考试说明》,结合《考试说明》梳理教科书中的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自信有多重要?在物理科目上没有自信就没有成绩,没有自信就没有真正理解深究知识的本质规律的魄力。所以没有自信而去参加高考行不行?不行。有没有可能缺乏自信的人也能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没可能!相信自己的力量是无穷的,你首先相信了自己,才能获得破千重关的勇气和力量。在高考中,把物理当做展现自己能力的舞台,要尽力地发挥自己的水平,这样想,自然就容易正常发挥。考试时前几道题就被难住了,要先跳过去,最后的时间内再全力以赴。懂得放弃也是一种智慧。考试前要看准考试时间、地点;进考场前,一定要检查一下必带的东西,如准考证、笔、尺子、橡皮等,每考完一门课后准考证一定要收好,否则弄丢了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影响考生情绪,进而影响考试成绩。拿到试卷后,不要急于做题,先把姓名、考号、学校等在答题纸和试卷上一一填好,然后把整个试卷大致浏览一遍,检查有没有空白或缺题试卷。做选择题时,一定要把所有选项都看完再来选择最佳答案。基本上时间分配和分数是成比例的,把最弱的一门最后做,别紧张,放平心态。参考书应该有,但绝对不用多!参考书一定要充分利用,拿到一本参考书要做到底,而不是博览群书博而不精。人的特点是书非借不能读,借来的书有紧迫感,逼迫自己高效率地看完,所以不妨把参考书借着看。老师为了辅助自己的教学会给学生推荐自认为比较好的参考书,学生最好用老师推荐的参考书。比如我建议一轮复习可以用《一本》,二轮复习用《五三》,我们新东方全日制还有自己的资深名师多年编写经验编撰的全日制专属教材。要做多少量?物理方面一周两套。一遍遍做近两年全国高考题和模拟真题。华佗曾经说,一个人真正睡着最多需要两个钟头,其余都是在浪费时间。正午只要闭眼真正睡着三分钟,等于其他时间睡两个钟头,夜晚在正子时也就是午夜12点睡着五分钟等于六个钟头,所以失眠或者真要夜里熬夜的人,正子时的时刻,哪怕只有二十分钟也一定要睡,睡不着训练自己睡着。过了正子时再睡的话,睡的越久白天越累。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4个选考模块分别为“化学与生活”、“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要求学生从4个选考模块中选择1个模块作答。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两个模块,考生从“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中任选1个模块作答。考试内容上与2016年一样,没有大的变化,2017年高考化学各个模块的分值分布应该跟16年相仿,下面是2016年新课标卷的各考题考点统计:从以上解读分析,再结合2016年高考试题来看,在题目基础的情况下分数线就会高很多,就要求学生拿高分,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备考和学习方法。在此给考生以下几点复习建议:1、 不做偏题、难题、怪题、竞赛题,注重基础,保证知识体系完整2、 回归教材:注意资料卡片、科学探究及书上的方程式4、 2月底要开始进行理综训练,把化学试卷放到理综卷子中去做,化学的选择和大题是分开的,要注意整套试卷的答题顺序及时间安排近日,教育部考试中心下发了《关于2017 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教试中心函〔2016〕179 号),对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进行了发布。同学们需要根据考纲及变化做好与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衔接,在高考考核目标中适当体现核心素养的要求,梳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层次与关系。1、对能力要求的一些表述进行了调整。例如,将“关注对科学、技术和杜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调整成“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2、在考试大纲中删去选修1中“植物组织培养”的内容;考试说明选修1中增加“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以及“微生物在其他万面的应用”;选修3中“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调整成“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含PCR)”。由“关注对发展有重要意义的生物学进展的事件”变为“关注有重大影响的与生物相关的热点问题”这个变化特别大。由了解生物学事件变成掌握与生活中常见的热点问题的生物学知识,可见未来出题模式会与当前热点科学,社会,民生问题相结合,考试出处会比较随机但是落点于基本的生物学知识。这点对学生们的知识点的基本掌握和理解有很高的要求,同时要求学生们有很强的知识迁移能力、信息提取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1)在大纲中删去选修1中“植物组织培养”的内容;和不删基本一个意思,因为选修三也会重点讲解:“植物组织培养”。不过高考选考选修一的同学会相对考试范围会少一节课的内容。高考选考选修三的同学不受影响。(2)选修1中增加“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以及“微生物在其他万面的应用”;所以上面提到的选一的同学少考的部分会在这里补上。另一方面,微生物本来就是考点,再加上 “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那么微生物方面的知识点会更多更细致,考题也会更综合更难。(3)选考选修3的同学,选修3中“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调整成“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含PCR)”。增加了PCR技术的原理及过程。本来基因工程就是选修三的高频考点,也是同学失分的重灾区,在这里有引入PCR有点难上加难的意思,以后基因工程的出题方式,标答的写法都会在2017年高考体现出来。在没有真题的参考下,老师们只能尽可能的预测考题。也会给2017年考试的同学带来一定的影响。1. 提升学生在新的试题情境下综合运用知识的水平,提高答题技巧和应试能力。分析历年的高考题和模拟题及期末题,选择合适的题目,以题带知识点进行相应题目反馈练习。 2. 生物学习的四个能力主要是理解能力,信息提取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进一步提升获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提升实验与探究能力,加深学科研究方法及学科思想的认识。 3.重视基础,稳扎稳打,针对学习中暴露出来的知识上的缺陷及能力的不足进行定向修补、完善、提高。有针对性的反馈练习很重要,通过反馈知道自己的不足。4. 针对知识点掌握薄弱的地方进行定向加强,完善知识结构,提升对核心知识学科本质的理解。 高考的要求是不考偏难繁怪,强调核心知识,主干知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