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在线教育的模式假设及机会分析
由一两个综合性在线教育平台、少数几家垂直细分平台、以及众多的资源(含内容、应用、工具等)供应商构成的行业生态格局,几乎是行业共识。从业者众多,但机会无非就是平台、资源、工具和应用三个方面。
(一)综合性平台假设及说明
在分析机会之前,假设未来的综合性平台如下图所示:
1、主要栏目或模块介绍
(1)资源中心:老师备课所需资源的集合,包括教材同步资源、中考资源、高考资源、专题资源、题库等,包括个人资源、校本资源、区域资源、公共资源。
(2)作业:支持老师在线发布和学习任务(包括试题、试卷、阅读材料、视听材料等),学生在线完成学习任务;支持老师向不同的学生发布不同的学习任务(分层教学或个性教学)。是支持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主要功能板块。
(3)互动课堂:老师和学生在人手一个平板时,课堂互动教学需要的应用。(具体见后文电子书包)。
(4)课程:针对学生、老师和家长的各类课外辅导机构、辅导信息、辅导课程、游学活动等。任何机构和个人(含公办学校老师、名师工作室)都可发布辅导课程,学生和家长可选购课外学习课程。
(5)作业帮:学生在线咨询作业的应用。
(6)电子书:电子书商城,重点是电子教材、电子教辅、课外读物。
(7)班级空间:班级信息集散地,学生、老师、家长沟通交流的枢纽,类似QQ空间。
(8)中高考:主要是中高考资讯,中小学和高校招生信息、录取信息。
(9)百家:名家、名师、专家对教育教学方面的观点,如目前的百度百家。
(10)问吧。相当于百度知道,学生、老师和家长可以在线询问和解答问题。
(11)好题本、错题本。学生收集的好题和错题汇总。
(12)应用。应用中心,平台方开发或推荐的应用。
2、之所以提出此模式假设,是基于对K12在线教育的几点基本认识:
(1)必须线下线上相结合
老师和学生基本没有额外的时间被挤占。仅仅从老师和学生的时间角度,K12在线教育必须与老师和学生(含公立学校、私立学校、课外培训)的线下的教与学行为相结合,把部分线下行为在线化。由此,既体现互联网的优势和价值,又不额外挤占老师和学生的时间,增加他们的负担。
(2)必须体现学生、老师和家长三位一体的关系
K12阶段的老师,不只是在线资源的供给者,他们同时也是需求者(即使全国开展信息化教学已经达10多年的、已经成为全国信息化教学典型的学校和老师,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需求,还非常刚性和迫切)。需要给他们提供丰富的、即可直接引用、又能方便的二次加工的教学资源,才能既满足他们本身的教学需要,又为他们作为资源提供者提供便利。
K12的任何产品,如果没有与师生的教与学关系和行为产生关联,要么缺乏发展后劲,要么早晚被替代。
对K12学生的学习,家庭和家长的参与不可或缺。学校希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信息了解更多、学习过程参与更多;家长也希望了解更多孩子的学习成长信息,特别是校内的、平常的一些学习和活动信息。同时,K12的学生,基本没有任何多少直接价值,基本没有多少购买力。K12在线教育,必须早晚引入家长角色,为家长提供价值。
K12在线教育产品,必须早晚同时体现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对这三个群体提供价值。同时,产品既要考虑到当前的一些教学模式和师生关系,还需要考虑到在信息化条件下,三个群体之间的一些新的交互关系和模式。
(3)K12学生、老师和家长三者之间的基本关系,持续了数千年,不会因互联网的介入而快速的、根本性的改变;三者的基本需求,也不会快速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互联网的介入,让他们的某些需求的实现方式发生变化。
现在比较红火的一些答题类产品、题库产品、备课产品、家校通产品,相对这些用户的线下行为,可有颠覆和创新?没有!就是线下关系、需求和行为的再现、或新的实现方式。作为综合性平台,不要奢望在基本用户群体、用户关系和用户需求上颠覆和创新,而是需要体现和满足这些基本用户关系和基本需求。其创新,只能在对某些用户需求的满足和实现方式上进行创新。
仅仅针对学生、老师和家长这三个群体中的一个提供产品和服务,都有极大的局限性。针对这三个用户群体同时提供产品和服务,由此导致此模式的复杂性。互联网产品,需要轻、再轻,K12在线教育平台,轻得起来么?当然,此平台也不是一夜之间建立,而是逐个功能、逐个模块的增加和丰富。
此模式是否符合当前及未来需求或发展趋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此不纠结,权当一种假设吧。
3、用户、综合性平台、内容提供商三者之间,存在“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关系
认真评估现有的一些K12在线教育平台(或宣称的平台),要么是需要彻底推倒重建的试验品,要么还在起步阶段或雏形阶段,似有还无;内容资源供应商群体还未形成;有些产品或平台,似乎集聚了几百万或上千万用户,但是,从用户群体规模(5亿左右)、这些产品和平台的用户增长潜力和趋势(有的产品和平台,用户规模已经到了天花板,很难快速增长)看,这点用户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二)做平台
具体见后文,此略。
(三)做资源,等等再说、想想再说
1、资源的宽度和深度无限,需求个性很强,更新快,K12在线教育平台,需要各种资源及供给方,会形成一个资源供给群体。
2、在前文假设的综合性平台出现之前,专门经营资源,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一份投入一份资源,资源需要在平台上才能获得经营收益;平台方自己会做基础性垫底资源,但采购经营性资源可能性不大。立志专门做资源的,待综合性平台出现后再动手吧。
3、既有的学校、老师、以及一些出版机构具有专门经营数字化资源的优势。
(1)各类学校和老师(含公立和私立学校、线下培训机构),特别是一些名校和名师,在对本校学生进行在线教学过程中,自然生成很多的资源或课程,稍加专门整理或运营,即可对其它学校学生提供在线课程和服务。
(2)一些出版机构已经集聚了相当数量的资源原材料,他们也具有资源经营的基础。
(3)互联网去中介化,老师个体、或几个老师组成的工作室,可能是资源供给主体。
4、以公司化方式制作和经营资源,可能只应用于有较高技术含量的资源(这样的资源,也需要与老师合作),否则以公司方式做资源,不具优势。但也还是等综合性平台出现后再动手吧。
(四)做应用或工具,做好自己的定位吧
教育类APP是游戏类APP之后的第二大类应用。
1、通用型APP,平台运营方很可能会自己开发运营
通用型APP指用户数量大、使用频率高、需求刚性大的APP,例如现在家校互通、题库、作业问答等APP。这类APP的价值大,且为了产生和经营用户大数据,综合性平台有自己开发运营的充分动机和必要性。
现有的通用型APP,不论目前多么红火,都很难与平台方竞争。这并非平台方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即使是,你又能怎样?赢者通吃。友情提示:现有的通用型APP或单一产品,要么尽快向平台转化,要么尽快寻找买家。
2、针对细分用户细分需求的专用APP,平台方不会自己开发运营,存在独立生存发展的机会。
细分用户APP,存在独立发展机会;通用型APP虽然可能面临平台方的竞争,但正常情况下,平台方宁愿并购,而不是从零开始开发和运营。所以,教育类APP,是目前比较合适的机会,但收益预期和独立持续发展在可能性,就需要慎重测算了。
(五)其它产品或服务
这需要评估做什么?怎么做?未来价值在哪里?竞争门槛在哪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