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屏幕”余热已散,推行了多年的教育信息化终于走到台前。
暂且不谈它能否改变学子的命运,但它确实改变了不少企业的命运,靠着教育信息化转型翻身的企业并不在少数。
但随着国家对于信息化经费的逐渐缩减,靠着攫取教育软硬件服务红利的企业,要向继续挣钱不得不另谋出路。在此,笔者想以立思辰作为例,一窥企业在教育政策面前敏锐地嗅觉和野心。
买买买,买出一片教育江山
1999年成立的立思辰主要是信息安全服务提供商,业务范围在保密领域,彼时不过5亿左右的年收入,2012 年以教育信息化设备为切入口开启教育布局,后通过多次外延做大教育板块,并将其作为近年公司的发展重点,开启转型之路。
2016年教育业务大幅突破,贡献营收9.9 亿元,占总营收比例 52.6%,超过传统业务,完成跨界定位。受制于传统业务增长缓慢,2018年发布公告宣布集团为集中资源,突出优势,计划对安全业务进行了剥离,即将彻底完成从信息安全到ALL in教育的转型之路。最新数据显示教育业务营收占比已达到89%。
从入局教育,立思辰所用的方法是最简单的买买买,从上市公司并购,到成立基金投资,从初期到成熟期的教育公司,把各个教育赛道几乎一网打尽。
截至目前,立思辰的控股参股子公司一共有89家,最典型的4家分别是北京康邦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叁陆零教育投资有限公司、百年英才(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中文未来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涉及信息化、留学生涯指导、大语文等多个领域。
除上市公司直接并购之外,立思辰在官网公布的投资还包括公司投资部门和两支教育基金。两支教育基金分别是2015年立思辰与清科共同发起设立,8个亿的清科立思辰互联网教育投资基金,以及立思辰董事长池燕明先生发起成立了近1亿元立思辰教育天使基金。
除此之外,据不完全统计,公告披露的投资基金还包括出资2亿元成立的,主要关注在线教育机构的“立思辰华海教育产业投资基金”、和计划募资12亿,重点关注民办校的“立思辰金古国际教育产业投资基金”等。
从上到下,从技术到服务,不分赛道,立思辰买地野心勃勃,全方位布局之心昭昭。
立思辰三步曲,每一步都不好走
虽然立思辰买到手软,但真正能为企业带来真金白银直接收益的还是主打的“三步曲”,重点的发力点依次在:大语文、生涯服务和信息化。
2018年“大语文”一跃成为教育行业热门词汇之一,受益于新课改,注重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中高考语文科目考察增强,例如新教材中大量增加古诗文,其中小学语文古诗词增加128篇,增幅达到87%,初中语文增加51%,2019年高考要求背诵古诗词增加10篇至70篇。
踩中红利重点布局大语文的立思辰看似前途一片光明,在宣传上更是将其品牌名直接与大语文挂钩,喊出“英语造就了新东方,数学造就了好未来,语文将造就立思辰”的口号。
同时在今年任命其大语文掌舵人窦昕出任总裁一职,并将立思辰大语文IP化更名为“豆神豆神大语文”,开启语文学科的第二阶段布局——出版大语文系列丛书、出品大语文系列动漫影视剧、开发互动式全球文化体验馆、制作语文及文化类AI学习工具、制订语言文化知识评价体系。
从近期披露的数据看,截至2019年6月,全国已建立133各直营学习中心,另签约137家加盟学习中心,线下学习中心规模较去年翻了3倍多。今年上半年报名学生人数为68244,累计在读人数51794人。
如果同比去年同期数据,可以发现用户的留存和LTV并不甚理想。无论是绝对人数还是续费与数学或英语培训机构相比差距实在不小。
从最新的线下业务的分布来看,北京一地贡献68.8%的营收,上海还不到零头。营收和参培人数与网点数正相关,北京一个网点的平均生源在340人左右,还不如开在MALL中经营良好的stem类企业,可见备受宠爱的“大语文”并没有迎来真正的爆发期。
从线上板块——诸葛学堂的数据增长迅速,2019上半年就读人数达到2.1万人,同比增长187%。但从具体类目来看,感兴趣人数较多的课程依旧以学科护航等应试为基准的为主。侧面也反映出主打素质的“大”语文并不如应试的语文学科更具吸引力。
归根结底,“大语文”面临的问题是在K12阶段如果没有应试或竞赛作为出口,文化素养这种缺乏量化标准的积累性课程,很难短期内将家长和学生对语文学科辅导的需求转化为付费行为。
依靠盟商分担经营风险,做大市场赋能B端也是教育企业的轻车熟路。立思辰大语文业务从2018上半年开启B2B业务探索,在江西、河北、甘肃、江苏等省份的多个城市开放双师课堂试点,但2019年上半年该业务整体停滞。
这样看来,立思辰的大语文之路似乎走得并不十分顺畅,那凭借着新高考施行的考生生涯指导业务能否突围呢?
2019年中报显示,升学服务业务(包括高考指导+留学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859.5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4.68%。
尽管新高考目前仅在上海和浙江两个省试点完成第一批考生输送;北京、山东、天津和海南四省将在2020年迎来改革后的首次“3+3”高考,从成果上看,目前已在全国20余省份设立40家分公司。
生涯指导业务目前的所处阶段相比大语文更加早期,一方面受制于渗透人数有限,另一方面属于新增需求,市场接受度未获得验证,所以目前百年英才走的依旧是高客单价的路线。
最后再说说信息化业务。从立思辰信息化的业务变化可以看出,当下进校信息化的采购主体已经发生了变化。
2018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正式提出,意味着三通两平台以大批量硬件为主进校的时代将逐渐落幕,与之相对应的立思辰2018年一直高速增长的智慧教育业务出现了增幅趋势放缓,同比增长仅3.84%。
提供信息化服务的厂商都会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学校的结算,公司2018年将坏账计提比例从年初15.22%提升到了16.39%。二是加上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最明显的问题是一旦建设完毕,后续的主要工作只是维护和等待替换更新,想要维持增长就必须一直扩展新的合作伙伴。但立思辰的业务一直集中在北方市场,南方市场的进入一直不太理想。如何在有限的盘子里保持增长,立思辰的策略是从顶层设计下沿到校园文化、创客教育、校本课程等创新业务上,企图通过更加有针对性和精细化的服务。从2019年中报的数据来看,特色教室、创新实验室的策略初见成效,实现营业收入5.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8.4%。但站在教育信息化行业的角度来看,政府经费缩减已成事实,从基础设施到实用教材,信息化未来的红利更属于软件服务商。
商誉和减持,看起来大股东只想套现离场
教育是个“慢”但是现金流很好的事业,但从立思辰整体的账面却在“唱反调”。
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在2016年以后均为净流出,账面货币资金从2016年底的7.45亿元下降到2019年3季度1.81亿元。翻查财务数据:最近四年来,公司推进教育板块的策略不可谓不激进,其业务毛利率已由2015年的65.56%逐年下降至2019年三季度的39.55%。
尽管预期C端业务带来的预收款缓解风险,但目前公司收入仍以B端业务为主,从财报上显现出来是收账款风险不断增加。
最新的财务数据显示,2019上半年公司9个亿的营收中几乎全部是“赊账”,应收账款及票据高达8.72亿元。同时坏账计提了1.9个亿,当期税前利润才2400万。
这买卖看起来是赔本赚吆喝。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一是“爆买”公司的通病商誉问题。尽管已经做了减值但目前账面商誉仍有28.8亿,占到公司总资产的40%。二是公司高管集体的减持套现行为。这些也使得资本市场对于公司未来经营打上一个问号。
根据立思辰发布的12月21日最新减持公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已于该日期前完成阶段减持0.46%股份,套现3711万元,同时发布了新股份减持计划的预披露,计划在该日十五个交易日后的六个月,减持总股本3%,可以说如果全部落袋,大股东此举几乎完成了全部无限售条件股份的减持。
除了实际控制人外,部分其他高管也已经把能卖的股份都卖完了。
当然也有“逆风而上”的。立思辰的新任总裁,大语文掌舵人窦昕,花了8000万于2019财年增持公司股份1.0026%,共持有公司总股本的6.0026%。
教育本来应该是一件离钱很远的事儿,但资本市场上的教育公司又离钱很近。在放肆和克制的博弈中立思辰能否实现再创一个教培领域“第三极”,我们共同拭目以待。
分析师王妍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