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大教育金鑫在微博发文称:学大发展的十五年,可以说是国内一对一辅导行业发展的缩影。十五年的历程不禁让人感慨万千,但是一切在变,我们对于教育的理解和追求没有改变。我们始终在寻找更好的平台与机会,实现教育愿景与理想,成为改变中国教育的重要力量。
学大教育自2001年9月成立至今,走过了近15个年头,正如金鑫所说,”学大发展的十五年,可以说是一对一辅导行业发展的缩影”,那么我们就来回顾一下学大的15年,回顾一下一对一辅导行业的15年:
2001年9月正式推出学大家教网
金鑫设计了一种点卡,名曰“兼职卡”,通过渠道铺,面向兼职学生收费,帮他们找家教工作。不久,又开通了在线支付。
但那毕竟是2002年,大学生都不会。于是手把手地交,怎么注册银行卡,怎么缴纳会员费。即便如此,许多人还是习惯使用电话,只好成立电话中心,通过短信验证的方式协助操作。
一套成熟的模式很快形成:当支付会费、核实身份后,兼职学生便成为网站的认证老师,专业、学校、教学经验和家长评价等信息完全透明,系统自动匹配,用户双向选择。
然而,金鑫没钱打广告。报纸上一个豆腐块只要几千块,可连这都捉襟见肘。恰逢彼时的百度刚刚转型,从后台搜索到to C的竞价,一万个点击只要一千块。金鑫当机立断,上了第一批的百度竞价排名,流量猛增,网站用户数最高时有几十万之多。
随着规模越来越大,金鑫开始尝试转型,用连锁化的管理把兼职老师变为专业团队,组织统一但仍旧一对一的服务。
教育不是流水线
迅速扩张也使学大遭遇了技术瓶颈。
2008年,金鑫谈了几个机构,其中一个是专门做算法的,说我们能帮你解决技术问题,我们的算法是算导弹轨迹的。然而,对方把算法封装在组件里,严防学大窥悉。金鑫觉得核心技术你不告诉我,究竟是好是坏我无从得知,便终止了谈判。不久,一批金山、阿里和亚马逊等互联网公司的产品与研发人员补充进来,技术难关逐一突破,核心算法也申请了专利。但资源的组织又令金鑫头痛不已。如果要覆盖全中国所有考区,高考有19个,中考更是多达上百个。
金鑫调动全部师资力量搭建框架,对由八千多个知识点引申出来的千变万化的题型挨个梳理、剖析,每个知识点再用视频讲解一遍,工作量极其庞杂。所幸学大已积累了一万多名老师,持续更新内容,优中选优,用了一年多时间才发布。即便如此,金鑫认为目前的1.0版只实现了他想法的很少一部分,产品还在不停地升级迭代。
2010年,学大上市,金鑫艰难地趟出一条O2O之路。
同生活服务类相比,教育行业的线上线下融合极为复杂。以大众点评和团购网站为例,由于不用控制线下的东西,谁做得好筛选出来就行了。但学大不可能做一个平台说这个培训机构好,那个老师经验丰富,而必须把整个过程管理起来,才算真正实现O2O。
毕竟,教育不是一锤子买卖。
在金鑫看来,学大的线上与线下不可分割,就像水和食物之于人体,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有的学生来说,线上占80%,线下只需老师稍加点拨即可,另一部分则反之。一切都是动态变化,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的。
而更令金鑫骄傲的是,学大每个月更新几十万道题和上万个微课程,由于线下业务已经把所有人的成本都付了,因此这件事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但同样的事,一个没有教育行业背景的纯互联网公司来做,难度将超乎想象。
金鑫认为,学大是从学生、家长和老师三个层面给传统教育对症下药的。学生的学习问题从来没被精准定位过,学习过程也没有可持续的跟踪和管理,指标无法量化。同时,学习缺乏反馈机制,兴趣无从激发,效率低下。
而对家长而言,从他把孩子送到学校的那一天起,就被挡在了黑匣子之外。无论投入多少金钱和时间,效果都难以衡量,且损失不可逆。
作为教学的提供者,老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其成长更多的是靠个人学习与领悟,无法把控。这也是制约学校教育水平的一大难题。
因此,金鑫坚信,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会打破传统的标准化的工厂教育方式,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教育。以e学大为例,系统通过记录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提供两个指标,牛值和学值。
前者体现学生学习的强悍程度,数值高的是学霸,数值低的是学渣;学值则反映学生的努力程度,经过长时间学习,量变到质变,牛值会随着学值的增长而改变,说明学生进步了。
成功私有化
2015年4月,学大教育宣布收到深交所上市公司银润投资私有化收购要约;
2015年7月,学大教育宣布私有化方案,与紫光集团支持的银润投资达成约3.5亿美元交易协议;
2015年8月,银润投资宣布55亿人民币再融资方案,拟以23亿人民币收购学大教育,剩余32亿人民币投向国际教育及在线教育领域,转型为教育概念股;2016年1月,通过股份转让,银润投资控股股东变更为紫光卓远,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清华控股有限公司;
2016年6月,学大教育宣布完成私有化。
历时14个月,学大教育成功回归A股,由此成为中概股并购回归第一股,创造了资本市场运作的经典案例,也给中概股回归A股带来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