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网-辅导圈1对1领域第三方资讯分享平台
  • 1
  • 2
  • 3
  • 4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 >> 新闻聚焦

创业者该如何融资?听听学大教育CEO金鑫的经验
作者:原创 来源:本站 点击数:1853 更新时间:2013/9/16 21:04:57

 编者注:刚刚喊出“有些投资不要拿”的金鑫,在近日“2013黑马大赛教育行业师徒选拔赛”上,长谈创业者该如何融资,其中不乏干货,以下为演讲全文:

       我的演讲分三部分:首先,回顾一下过去十年教育行业融资概况;第二,对一些不太成功的融资案例做一些分析;第三,把一些经验告诉创业者,找融资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上篇·教育培训行业融资阶段

       2000年-2006年

       2006年新东方上市是教育行业的分水岭和里程碑事件,它给整个行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06年之前的这个阶段是以互联网教育平台和IT培训为主。当时IT培训是比较火的,尤其是北大青鸟、达内、华育国际,还有什么游戏学院等等,他们刚好赶上2000年IT培训发展高潮。现在无论是K12(注: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还是职业教育和早教的人才,有很多都是青鸟系的。

       在线教育这块,我们看到的公司相对比较传统,弘成教育(中华学习网)是在2007年底上市,它主要是跟中国的一些大学发继续教育的学历。它其实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在线教育,只是通过网络授课,这样的模式其实是资源类的,并不是纯粹的在线教育。

       精品学习网后来这个项目好象不是很成功,因为它的定位是平台,自己买流量的成本比较高。它后来也经历过转型,现在看好象内部做了合并,把好几个教育项目合并在一起。

       ATA公司(注:中国智能化考试服务的创始者)把一些职业考试,用计算机的形式实现统一管理,当然这也是必须要跟政府以及行业协会等合作。ATA首先有资源优势,再加上技术优势,便形成了自己的商业模式,2008年初它在纳斯达克上市。

       这批企业的特点是都有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还有个特点就是规模都不太大,营收到现在可能也只有两三亿人民币规模,市值也是比较小的,成长也比较稳定,相对比较慢一些,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比较依赖资源的支持。像ATA,它拿下个新的考试业绩能涨20%-30%,但这并不容易获取,要经过很多运作和招标等环节。而且,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它也会面临一些波动,比如2008年经济危机或者股票市场不好,没有人想去证券公司,考试人群数量就下降,这也就会影响业绩。

       这批企业里面,我觉得最可惜的是北大青鸟,它当时在教育培训行业里应该是非常领先的。北大青鸟本有机会在2008年上市,它已经路演完成并定价了,只不过当时定价比较低,创始人觉得太不甘心了,就撤销了IPO申请。后来形势就更坏了,一方面是IT培训出现了大衰退,另一方面是资本市场窗口期也关了,北大青鸟现在已经江河日下,在教育行业失去了原来的那种地位。但青鸟体系确实出了不少人才,包括瑞思的创始人夏雨峰也是青鸟出来的。此后,精品学习网和飞龙网等做在线招生平台的企业也都不是很成功,他们都是受商业模式和教育行业发展阶段的影响。

       2006年-2010年

       2006年新东方上市之后,投资转向到了教育培训行业,包括语言及K12的培训。在这一轮的投资高峰里,我们看到几个上市公司,他们基本都是在2010年上市。

       新东方上市第二天环球雅思就拿到了软银赛富的投资,此后新航道也完成了融资。2007年那几个月有扎堆融资现象,9月份巨人融资,学大是10月份融资,接下来是华育,安博几次大的融资也是在这一年。这一轮投资基本在两三年以后都收获了,这轮投资决定了未来两三年新一轮上市公司的出现。但是,其中也有一些不成功的案例,我后面会讲到。

       2010年至今

       从2010年到现在,在线教育成为新的投资亮点,我单独把在线教育列出来是因为大家都觉得它很热,但额度小一点的投资也在不断的发生,比如素质类教育、早教项目、少儿英语项目、围棋项目和少数美术馆等等。真正大笔投资是在2010年以后,比如龙文在2011年号称获得4.5亿人民币的投资。其它更大笔的投资在教育培训行业就不太多了,因为上一轮的投资已经结束了,而K12和语言培训的格局基本已经定了,再想杀出黑马已经不是那么容易了。所以,投资就转向到了有特色的在线领域。他们有可能成为被大公司整合的对象,有投资人在投之前先跟我打招呼,说我们投这个项目了到时候卖给你们。

       在线教育更多的是希望未来能成长出一个新的明星企业,或者一批新的明星企业。但在线教育领域,并没有让人看到眼前一亮、觉得特别惊喜火颠覆性特别强的商业模式。为什么现在仍有这么多投资案例呢?我觉得,这是因为资本要抓机会,就像前几年的团购一样,那会儿拿到融资的团购企业也很多,但最后生存下来的不太多。当然,这里面也许可能会成就几家企业,像传课、多贝、沪江网和猿题库这几个投资案例酒比较典型。

       现在拿到融资企业,除了特别早的互联网项目,因为互联网项目有特殊性,相对传统花时间的企业,至少都是在两三年、三四年以前成立的。

       现在从零开始的创业者要判断未来几年趋势和方向是什么,要找准点,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如果你现在做培训,尤其课外辅导,拿融资的可能性已经没有了,很多VC已经不看K12项目了。除非你只是想做个生意,就是想舒舒服服过日子,没想成为全国性品牌,这种人也是挺多的,这也是另一种出路:没想过上市,收入稳定,时间和财务也相对自由。

       中篇·不太成功融资案例分析

       接下来看两个案例:一个是融资案例,一个是上市案例,最后结果都不太好。华育国际是从北大青鸟加盟商独立出来的,因为觉得市场很好不甘心只是加盟商,便成立自己的品牌来做。华育是2007年拿到软银2千万融资,之后马上扩张,但到了2010年就传来了各地学校纷纷倒闭和撤销的消息,到现在据说只剩下三所分校了,如果从当初的梦想和目标来看,这个企业已经没有了。

       我们从这个案例能学到什么东西呢?第一个是大势,其实2007年拿到融资是个非常好的时间点,但是创业者要去判断这个行业未来的趋势,当时整个IT行业已经往下走了。那时惠普和IBM这样的IT企业最风光,但现在已经不是大家眼中值得仰慕的对象了,这就是十年间发生的变化,IT培训企业就要判断出来这个趋势,比如招生越来越难。在这个原因之下,管理也就容易出问题,如果你的管理和团队再跟不上,扩张越快也就意味着死的越快。如果你判断不对大势,还去拿钱大肆扩张、开店和招人,学生就招不上来,业意味着企业支出比收入多,你一定有资金消耗光的那一天,到最后不得纷纷关店和收缩,到现在就很难再起来了。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对趋势判断错误的案例。

       下面说说上市案例安博。我们都觉得安博这家公司非常有特点的——它之前是没有业务的,所有业务都是买进来的。安博最早是一家提供软件技术开发,跟教育部合作提供一些技术服务的企业。不得不承认,安博的资本运作能力和融资能力是教育行业最强的,没有人比过安博,在上市前它已经差不多融了1.7亿美元,而且都是大基金的投入。它的并购能力也是最强的,在短短两三年时间花了十几个亿并购了23家学校和教育机构。从这个过程来看,安博很成功,商业模式也很独特,它不像学大、新东方和学而思这样靠自己开店和经营,而完全是买过来的,无论是实体学校还是培训学校,还是K12,还是一对一都买,买回来以后就形成了个很大规模的盘子。

       我觉得安博资本运作的非常成功,也具有很独特的经营商业模式。但很多投资者都和我说觉得,自己看不懂这家公司,其实我也看不懂。我们太传统了,十几年如一日地特别辛苦在那干,而安博的发展好象不太符合一家企业正常的经营发展规律。去年安博的麻烦事就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股价也从10块钱跌倒不到1块钱,现在整个公司已经被法院委交给毕马威托管,在做资产重新打包清算。

       一家企业到这样的地步是挺可悲的事情,最重要的还是那句话——我们要做符合规律的事情,尤其教育是个非常传统的生意,非常慢的功夫,不是想那么容易地被打破规律一下做的很大。这并不是说不能并购和整合,而是我们一定要有这样的并购和整合能力。学大到现在也只是并购了一家很小的企业,投资了一家企业,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强的并购整合能力,所以比较谨慎。

       其实,成功的教育行业并购案例并不多,新东方收购的铭师堂也卖回去了。但培生做的还不错,并购了戴尔英语、华尔街英语和环球雅思,而且都是很大的手笔。培生是百年企业,并购整合能力还是很强,中国的企业时间还太短,人才和体系各方面挺欠缺的。所以,中国教育企业想走到国际上,想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就一定要在短时间内补上这一课。

       下篇·找融资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作为一个新的创业者、新的教育机构和教育企业怎么去融资呢?怎么才能吸引到投资呢?分几个方面。

       教育领域目前的吸引点

       教育市场容量非常大,人口比全球任何一个国家都大,随便做一块都是好几百亿的市场。另外,教育也是国计民生的消费领域,每个家庭对教育上的投入都是不遗余力的。我身边有很多朋友都在北京东边CBD金融区,住着很好的房子,甚至在顺义那边住别墅,但因为孩子上学就去中关村租房子,现在已经变成了中关村村里人,完全跟以前是天翻地覆的变化。另外,随着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增长,因为大家都意识到好的教育确实能奠定一个人的发展基础,尤其在K12这个阶段。

       但在这个领域上,中国的教育体系又比较僵化,最近我们看到很多案例。我有个朋友对教育要求很高,他女儿要上学,走遍了北京的上百所学校,没有一所学校符合自己的要求,然后他就按自己的教学理念办了个学校。两年前我去看,那个学校特别小,特别破,在顺义,只有一栋三层的教学楼,操场跑道那一圈估计也就一百米,当时只有30个学生,都是周边村里的孩子,收费很低的。最近我又去了,他现在有100多个学生了,收费从两年前的1万多块钱,现在收一年7万8,然后明年要涨到9万8,那么破的学校,学费既然能翻这么高。很多家长都辞了工作专门陪孩子读书,而且里面的老师1/4都是家长过来当老师。

       大家都愿意花这个钱,那么小几岁的孩子,上幼儿园,现在北京的平均收费三千块钱,好的幼儿园五六千块钱,除了上幼儿园还要上别的才艺班,还不包括旅游、吃、玩具,这些都是非常惊人的,这些投入在五年以前是不可想象得,大家觉得这些钱开玩笑呢吧?抢钱啊?但现在都已经很正常了,因为大家理解了教育的重要性,理解了教育服务的价值,如果五年前你干这些事儿肯定是死,因为就是那个大势嘛,而现在做就是很好的起点和机会。这就说明了,中国教育体系的问题也造就了很多创业的机会。

       VC关注的三个问题

       市场是没有问题的,资本为什么一轮又一轮的投教育?这个市场是没有问题的,这些概念他都懂。尤其学大去IPO路演的时候,我们前三页是要讲行业和中国的教育,很多老外说你不用讲了我们都知道,直接讲你们的商业模式,而且现在华尔街的基金经理很多都是中国人,或在中国留学,他们都非常懂,市场没有任何怀疑,没有问题。那就看我们这个项目在市场里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和潜力,一般我们都看三个要点。

       1、市场空间和潜力

       你不能说自己涵盖了全中国的教育,只能在一块领域里深耕细作,比如在2000年初的时候,IT培训是热潮,那会儿你要做高端幼儿园可能没有市场。所以,还是要看到这个市场潜力有多大,比如学大面向的是中国两亿的中小学生,那这个市场就很大。如果你说我面向的是学习有障碍的孩子,那就是个非常小的市场,除了公益基金没人看你。所以定位很重要,覆盖多少人群,这些人群需求是不是刚性的,是不是他必须去做的,这些都是对投资者非常有吸引力的。

       2、商业模式

       可能市场不错,但与其它竞争对手相比,你会有什么优势和独特的地方?这些问题非常重要,当时学大优势就是做个性化和一对一服务,当时市场上是没有的,我们就可以靠这个模式创新开辟出一个新市场。而瑞思牛就牛在创造了小学学科英语新品类,以前我们学的都是新概念和剑桥考级英语。

       所以,你创业的时候就要考虑有没有运作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怎么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做大,商业模式可不可持续?

       3、团队

       你有没有能力去支撑这个商业模式,有没有能力等到企业规模扩大以后你还能管的很好、判断的很准,有没有驾驭能力。这是最难的,因为人的判断是非常非常难的,所以,现在资本就喜欢有成功经验的人,比如他之前已经做过一家成功的公司,他只要出来就能拿到投资,这样的人确实也容易成功,比如像季琦、周鸿祎、李学凌和古永锵。但草根创业就非常难了,你想找资本,门儿都见不着,他们都没有耐心听你去讲。

       学大也是草根创业出来的,2006年就开始找投资,当时能我们在教育行业走的比较领先也是因为跨界,我们是从互联网这个圈进来的,我们知道应该靠资本让企业更好的发展。但时机不好,我们当时名气挺小,商业模式也不成熟,所以这几点也不符合,但提前让投资人知道我们也是很好的事情。

       当时我们在上海见投资人,办公室外面就是黄浦江,我就想起我们的办公室是一个特别局促、灯光昏暗的办公室,投资者就问我们你们这是什么东西啊?这也没听说过啊!我们说我们是学大,然后他说,等到哪天上海所有家长都知道你的时候我再投你!我就想,到那时候我还要你干吗?你提前去接触,等到这个行业爆发的时候,那你就是在他的视野里,他们会先来找你。

       但团队这个事儿非常难判断,也许非常不起眼的人最后会做地很成功,而可能看上去各方面很好的人做地却不成功。但总体来讲,你需要有证明自己的能力和经验,这样也就更容易拿到钱。当然我也看到,鼎晖投资的另外一个教育项目失败了,一个创始人是斯坦福的毕业生,另一个创们始人是新东方出来的高管,这两个人都挺优秀的,但这个项目最后也没成功,中间的问题很难用一两句话讲清楚。这要看创始人的格局和性格,包括是不是有包容度等等。

      创业者如何融资?

       1、选定目标

       前面几个问题我们都想清楚了,也做好了准备,那怎么去找融资呢?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商业模式和定位想清楚,你要做好简单介绍。

       投资偏好。不要广撒网找投资人,因为不同的基金是有不同投资偏好,有的基金比较喜欢教育行业,有的基金比较喜欢传统行业。

       投资额度。有的基金太小是不投的,比如少过一千万、两千万美元根本不投,因为他钱太多了,太小了管不过来,因为按照他们的严格流程投多大的项目投入的精力都是一样的,所以你找一两千万以下找太平洋、KKR没用,而要找像华创、真格,额度上要灵活一些的,这也要研究,省得花冤枉时间和工夫。

       投资风格。有的投资基金是激进型,还有的是保守型的,还有些是甩手掌柜型的。如果你只想要钱的话,你就找那种甩手掌柜型的,像徐小平,当然资金之外的支持也很重要。此外,我认为创业者要避免找每个领域都投两家公司的基金,因为他会为了避免风险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对基金来讲,这是一种风险保护,因为他会考虑制衡,但对创业者来讲未必是件好事,因为你很多计划、战略和策略也许就会被竞争对手掌握。

       2、制定策略

       朋友推荐。我觉得把商业计划书发给投资人的做法很天真的,有的人喜欢在微博上发私信,这也没用。你最好是进到这个圈子,想办法找朋友推荐,至少有人帮你介绍。

       融资顾问。另外,请帮企业融资的顾问,他有很多基金的渠道,能帮你找到最适合你的基金,还会帮你包装,包括商业模式上的优化和财务模型的设计,当然这是有成本的,一般是要占整个融资额的3%-5%。

       天使先行。你应该找一个有影响力的企业家成为你的天使投资人,一方面,这是个背书;另一方面,天使投资人有非常好的人脉和关系,他会帮你推荐给下一轮基金,这也是非常好的做法。

       投资者的分类

       战略投资者。该类投资者不会要求有严格的财务回报时间限制,也会给你提供业务上的支持。缺点是他会有业务布局的考虑,可能就会对企业经营上主导的比较多,你要按照他的方向去做。战略投资者可能要求控股,至少20%以上的股份比例。他要主导这个企业的经营,一旦你的业务跟他的想法有冲突,他可能就会制止。

       财务投资者。相对于战略投资者而言,财务投资者是以获利为目的的,通过投资行为取得经济上的回报,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套现。财务投资者更注重短期的获利,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则不怎么关心。

       财务投资者更的是指VC/PE,他们主要是为了财务回报,投了几年后要求翻多少倍,他一般对企业干预的比较少,平常不怎么管理,但你以找他帮忙。他常常会有时间要求,几年不上市,你就要回购他的股份。或者你要上不了市,有个拖带权条款,他要卖的话你要跟着我卖。这就是VC的风险和回报考虑,但其实是没有用的,因为一旦上不了市,说明这个企业也已经不怎么样了。所以,我认为包括对赌协议这些在内的条款都是没什么用的,因为真到那一天,大家都输了!

分享到
2013-2029 Mifo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蜜蜂网
免责申明:蜜蜂网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搜索,登载此处出于第三方资讯交流学习 
本网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沟通联系微信:mifong-cn豫ICP备13014756号-1

扫一扫 关注我们